第2章 营救计划,白砚情感流露
(一)精锐选死士,易容赴大都
腊月二十七的台州港,寒雾像湿棉絮般裹着码头。我站在演武场中央,望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李铁的骠骑营、赵时赏的客家刀队、方梅的女兵营,甚至连孙二娘的猎户们都扛着弓箭来了,每个人的甲胄上都凝着白霜,却没人肯往火堆边挪半步。
“此次赴大都,非比寻常。”我拔出归一剑,剑锋在雾里划出一道寒光,“元璟设了十八处埋伏,柴市口周围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我要选三百七十七名精锐,加上我们十三人,共三百九十人,扮成北方商人混进城。敢去的,往前一步!”
话音未落,人群像潮水般往前涌,铁靴踩在冻土上的闷响震得地面发颤。李铁第一个站出来,他的开山刀插在脚边,刀鞘上的红绸结了层薄冰:“神主,我骠骑营有一百弟兄,个个能在马背上睡觉,扮蒙古人最像!”赵时赏紧随其后,他的客家刀队齐刷刷拔刀,刀光在雾里连成一片:“赣州子弟从不怕死,文先生的恩情,该我们还了!”
方梅的女兵们突然举起绣着梅花的箭囊,箭囊里的毒针闪着幽蓝的光:“我们姐妹熟悉城里的宅院里巷,能爬房檐能钻狗洞,劫法场缺不了我们!”孙二娘吹了声口哨,她身后的猎户们举起弓箭,箭头都缠着红布——那是她们射猎物时的记号,说“见红布,就知是自家人”。
选人的标准严苛得近乎残酷:会说蒙古话的优先,懂大都街巷的优先,能在一炷香内换上商人服饰不被看出破绽的优先。周福带着斥候营的老兵当考官,他手里拿着蒙古贵族的画像,让参选的士兵模仿神态,稍有差池就被淘汰。
“这个眼神太凶,蒙古商人没这么杀气腾腾。”周福摆手让一个骠骑营的士兵退下,又指着另一个,“你这笑太假,得像偷了鸡的狐狸,又得意又心虚。”轮到林茂的头陀军时,一个光头大汉梗着脖子说:“俺不会装,俺只会抡禅杖!”周福却拍了拍他的肩膀:“就你了,扮成押送货物的护卫,你这凶样正好唬人。”
整整一天,三百七十七名精锐才选定。他们中有能在马背上文书的秀才兵,有能模仿十种方言的货郎,甚至还有个曾在大都酒楼当过大厨的老兵,说“连刑部大牢的伙夫都认识”。李铁把他们编成十队,每队配三个斥候当向导,连谁挑担子、谁牵马、谁跟蒙古兵搭话都排得明明白白。
出发前夜,郑龙让人赶制了三十辆马车,车厢里装满了从南洋运来的香料和丝绸——那是真正的商人货物,郑豹特意从潮州商号调过来的,连账本都做得天衣无缝。“这账本上的每笔交易都有根有据,”郑龙摸着账本上的朱砂印,“元军就算查,也只会当是走南闯北的大商号。”
我摸着车厢里的夹层,里面藏着玄鸟羽毛做的箭、能瞬间点燃的火折子,还有周铁新造的短铳——比突火枪小一半,藏在袖管里,一扣扳机就能打死五步内的敌人。“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动兵器。”我对队长们叮嘱,“我们的第一要务是混进城,找到周福的斥候营。”
(二)灯下缝帕子,心语藏深意
我的营房里,牛油烛的火苗忽明忽暗。白砚正蹲在地上,往我的行囊里塞东西——防潮的油布、暖手的棉套、甚至还有一小袋梅州的炒米,说“路上饿了能垫垫”。她的发丝垂在脸颊边,沾着点灰尘,却衬得眉眼格外清亮。
“这件棉袍得改改,”她拿起我穿的藏青色棉袍,用剪刀剪掉下摆的开叉,“蒙古商人的袍子都是直筒的,这样才像。”针线在她手里飞转,银针穿过厚布发出“噗噗”的轻响,她的指尖被扎了个小口子,却只是往嘴里一吮,又继续缝。
“我来吧。”我想接过针线,她却往旁边躲了躲,眼里闪过一丝执拗:“让我弄完,不然心里不踏实。”她从怀里掏出块白绢,上面绣着双回纹,回纹中间是个小小的“正气”二字,针脚细密,像是绣了很久。
“这帕子你带着,”她把绢帕往我手里塞,指尖微微发颤,“客家老话说,双回纹能保平安,盼着人能去能回。”烛光落在她脸上,能看见她睫毛上的细泪,“等你救回文先生,我们就去油山,我在那里种了片茶苗,到时候炒新茶给你喝。”
我捏着帕子,布料上还留着她的体温。突然想起刚认识她时,她也是这样,捧着药罐跟在队伍后面,说“我虽不能打仗,却能给弟兄们治伤”。这一路从梅州到台州,她的药篓换了三个,缝补的衣裳能堆成小山,可眼里的光从未暗过。
“对了,”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枕下摸出个泛黄的纸卷,打开来是幅墨画,画的是只展翅的白鹤,“这是我爹留下的,他说这画里藏着个秘密,能让人去想去的地方。”她的声音低了下去,“若是……若是你想回你的家乡,我就把这画给你,我帮你找懂法术的人,看看能不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剑照汗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