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正气传承2.收复元大都(北京)
(一)血书拒和议,利刃斩降使
攻破大都外城的第三日,积雪在箭镞上凝成冰棱。我站在齐化门的城楼前,看着元军密使被押解过来——那人穿着锦袍,却在寒风里抖得像片枯叶,怀里紧紧抱着个鎏金匣子,里面是忽必烈的议和信。
“刘将军,”密使被按跪在雪地里,声音发颤,“大汗说了,只要您肯罢兵,愿割黄河以南之地,年年纳贡……”他的话没说完,就被赵时赏的客家刀架住了脖子。刀鞘上的“正气”二字沾着雪,冷得像冰。
“割地?纳贡?”李铁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矿工特有的粗粝,“当年扬州十屠,常州十屠,怎么没想过留条活路?”他一脚踹在密使膝弯,让那人重重磕在雪地上,“三十万同胞的血,你拿什么赔?”
我从鎏金匣子里抽出议和信,羊皮纸的边缘还带着熏香,字里行间却透着虚伪的谦卑。“把他拖下去。”我将信纸揉成一团,扔进火盆,“按军法处置。”
周福早已带着刀手候在一旁。铁链拖地的声音混着密使的惨叫,很快就传来利刃切割皮肉的声响。半个时辰后,刀手捧着个木盘回来——里面是密使的耳朵、鼻子和双手,旁边压着我亲笔写的回信。
“古语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握着狼毫,墨汁里掺了密使的血,在宣纸上晕开狰狞的红,“临安陷落,赵谢氏母子降贼,传国玉玺已双手奉上。为何扬州之后又有常州?王位既得,为何残杀我三十万手无寸铁之同胞?”
笔尖在“同胞”二字上顿了顿,溅出的墨点像未干的血:“汝若双手奉玉玺出城跪降,我便奸汝妻女,杀汝族类,毁汝宗庙——若肯如此,方可议和。否则,必依讨元檄文,直捣漠北,以汝族之血,洗我汉家之辱!”
白砚站在我身后,捧着砚台的手微微发抖。她将烤热的狼毫递过来,轻声道:“百姓在柴市口等着看结果。”我回头时,正看见城楼外挤满了人,个穿破棉袄的老汉举着块血布,上面是他儿子在常州被屠杀时留下的遗物。
当密使的残躯和血书被玄鸟送回内城时,忽必烈的宫殿方向突然燃起黑烟。小白从空中俯冲下来,爪子上抓着片烧焦的龙旗碎片:“他们在烧账本!”她琥珀色的眼睛里映着火光,“那些记录屠城的册子,都被扔进了火盆。”
(二)汉奸血偿罪,胡虏夜遁逃
忽必烈的回信在三日后送到,却不是降书——信里说,已将参与常州十屠的降将刘整、张弘范部将凌迟处死,尸身悬于午门,愿以此“谢罪”。随信送来的,还有两颗用石灰防腐的首级,眉目间依稀能看出当年降元时的谄媚。
“杀几条狗,就想抵消血债?”郭虎将首级踢到雪地里,临安刀队的弟兄们纷纷怒吼,“常州的血,扬州的骨,岂是两颗人头能偿的?”他拔出腰间的七星剑,剑锋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不屠漠北三月,难平心头恨!”
议事的帐篷里顿时炸开了锅。段浩的大理骑兵拍着马鞍喊“直捣和林”,郑龙的水手们挥着船桨叫“火烧蒙古包”,连阿黎带来的女兵都握紧了毒针——她们的家乡在饶州,当年被元军洗劫时,十户里只活了一户。
“都静一静。”我将忽必烈的信拍在案上,信纸被震得发响,“汉奸必须杀,但杀他们不是为了让忽必烈卸罪。”我指着地图上的蒙古草原,指尖戳穿了羊皮纸,“咱们要的,是让天下人知道:降贼者,纵逃一时,终无葬身之地!”
当晚,柴市口燃起了篝火。被俘的降元汉奸被铁链串在一起,个个面如死灰。周铁带着铁匠们特制了三十把断头刀,每把刀背都刻着“还我河山”四个字。百姓们围在木桩外,举着亲人的牌位,哭声在寒风里传得很远。
“刘三才,”周福念着罪状,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遍法场,“常州陷时,为元军引路,亲手杀死同村百姓十七人——斩!”
客家刀落下的刹那,人群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小白蹲在木桩顶上,六条尾巴在火光中展开,像面无形的网,接住飞溅的血珠。她后来跟我说,那些血珠落在雪地上,竟拼出了“正气”二字的轮廓。
就在此时,内城突然传来骚动。吴六的斥候队撞开帐篷冲进来,甲胄上沾着血:“忽必烈跑了!”他手里举着件小兵的皮袄,上面绣着元军的狼图腾,“他们换了衣服,趁乱从健德门逃向北边去了!”
赵时赏猛地拍案而起,客家刀在案上劈出裂痕:“追!”
“不必追。”我按住他的手腕,望着北方的夜空——那里,玄鸟队正衔着火把盘旋,像串移动的星,“他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咱们先守住大都,再整军北伐。”
(三)整军肃军纪,铁骨铸城防
收复大都的第七日,积雪开始融化,污泥里露出断裂的箭杆和烧焦的旗帜。我站在皇宫的丹陛前,将“还我河山”的匾额换下“万寿无疆”的龙牌,木槌敲击的声音震得廊柱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剑照汗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