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同邯郸城外那悄无声息流淌的河水,看似平静,却已带走了两个春秋。榆林巷深处的质子馆舍,依旧是那副破败模样,仿佛被时光遗忘,又或是被厄运牢牢钉死在这片充满敌意的土地上。
然而,馆舍之内,那个在雷雨之夜降生的生命,却在顽强地成长。
赵政,如今已是个约莫两三岁的孩童。许是继承了母亲赵姬的良好容貌,他生得眉目清秀,皮肤白皙,若非长期营养有些跟不上,显得有些瘦弱,倒是个十分标致的孩子。与同龄孩童相比,他显得异常安静,甚至可以说是沉闷。他不爱咿呀学语,更多的时候,只是用那双过于乌黑、沉静的眼睛,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斑驳的墙壁、狭小的院落、母亲赵姬时常带着轻愁的美丽面庞、老仆僖爷爷那永远佝偻的背脊、以及父亲异人那混合着焦虑与偶尔亢奋的复杂神情。
这双眼睛,似乎天生就比别人看得多,想得深。那里面,很少看到属于幼儿的纯粹烂漫,反而时常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审慎,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自他记事起,他所感知到的世界,便充满了无形的墙壁和压抑的氛围。他很少被允许走出那扇吱呀作响的院门,即便偶尔出去,母亲和僖爷爷也总是将他护得紧紧的,如同防范着某种看不见的洪水猛兽。
这一日,难得的春日午后。连日的阴霾被温暖的阳光驱散,连榆林巷这污浊之地,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光晕。赵姬见儿子近来有些恹恹的,小脸缺乏血色,心中不忍,思虑再三,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带他到馆舍门口那片巴掌大的空地上,晒一晒太阳。
“僖伯,我们就在门口站一会儿,透透气。”赵姬对老仆僖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恳求和对风险的评估。
僖眉头紧锁,满脸的不赞同,但看着小主人那缺乏阳光照射而显得过分苍白的小脸,再看看赵姬那带着希冀的眼神,终究还是心软了。他叹了口气,哑声道:“夫人,那……老奴跟着,就一会儿,千万莫要走远。”
于是,赵姬抱着小赵政,小心翼翼地踏出了那扇象征囚笼的院门。僖则如同最忠诚的护卫,紧张地跟在几步之外,那双浑浊却警惕的眼睛,如同探照灯般不断扫视着巷口和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温暖而陌生。小赵政似乎有些不适,眯了眯那双黑亮的眼睛,小手紧紧抓着母亲胸前的衣襟,好奇地打量着门外这个比院子里“广阔”许多的世界。他看到凹凸不平的土路,看到对面斑驳的土墙上爬着的几根枯藤,看到远处巷口偶尔走过的、行色匆匆的模糊人影。
赵姬感受着怀中儿子那细微的紧张,心中酸楚,却努力挤出温柔的笑容,低声在他耳边说着:“政儿不怕,你看,有太阳,暖暖的……”
这短暂的、偷来的安宁,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母子二人贪婪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光照时,一阵嘈杂的嬉笑声从巷口传来。五六个年纪在七八岁到十来岁不等的赵国孩童,如同撒欢的野狗般,追逐打闹着跑了过来。他们衣衫褴褛,脸上带着属于市井孩童的野性和无所顾忌。
为首的是个叫虎伢的男孩,约莫十岁,身材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壮实,皮肤黝黑,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带着一股蛮横的劲儿。他是这片街巷的孩子王,父母据说是在长平之战中丧生的赵军士卒家属,对秦人的仇恨,仿佛与生俱来。
这群孩子显然也看到了站在馆舍门口的赵姬母子。他们的嬉闹声戛然而止,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盯了过来,那目光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好奇、审视,以及一种……让赵姬和僖瞬间脊背发凉的、熟悉的恶意。
虎伢上下打量着赵姬——这个即使在粗布衣裙下依旧难掩风情的美丽女子,以及她怀中那个白白净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孩童。他歪了歪嘴,脸上露出一个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带着鄙夷和挑衅的怪笑。
然后,他清了清嗓子,用他那正处于变声期前夜、略显尖利的嗓音,带头唱了起来:
“秦人狼,秦人恶,长平坑杀我赵卒!”
他一起头,其他孩子仿佛找到了某种有趣的游戏,立刻嘻嘻哈哈地跟着应和,声音参差不齐,却带着一种集体性的残忍:
“小秦崽,没爹疼,缩头缩尾像乌龟!”
“躲在娘怀抖抖抖,不如滚回咸阳去!”
童谣的歌词粗鄙不堪,韵律简单而充满侮辱性,如同街头随意编造的顺口溜,却精准地反映了赵国底层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秦人的刻骨仇恨,以及对这个特定“秦崽”及其处境最直观的轻蔑。
这些话语,如同淬毒的冰锥,狠狠扎向赵姬和她怀中年幼的赵政!
赵姬气得浑身发抖,原本因为晒太阳而微微泛红的脸颊,瞬间血色尽褪,变得惨白如纸。她感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前阵阵发黑。她想厉声呵斥这些无礼的顽童,想用最恶毒的语言回击他们的侮辱!可是……她不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天下一帝秦始皇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