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科长那个匆忙挂断、充满警示的电话,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林卫东心中激起了层层叠叠的不安涟漪,久久无法平息。
“计算器……有人查……新店低调……”
每一个词都像一把小锤,敲打着他紧绷的神经。刚刚因买下铺面而升起的喜悦和踏实感,瞬间被一层冰冷的忧虑所覆盖。他站在新店铺尚未完全收拾利落的堂屋里,看着窗外老街稀疏的人流,却仿佛能看到无数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
“怎么了卫东?谁的电话?”李秀兰正拿着抹布擦拭新打的货架,看到丈夫接完电话后脸色不对,关切地问道。
林卫东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尽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轻松些。他不能把这份压力完全传递给妻子,她已经够操劳了。
“没什么,百货站钱科长,提醒我们新店开业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他含糊地应付过去,随即转移话题,“货架擦得差不多了吧?我看明天就可以开始往这边搬一部分不太常用的货了,两边同时进行,节省时间。”
李秀兰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见丈夫不愿多说,便也点点头:“嗯,大海下午就去借板车。”
林卫东必须在焦虑中保持绝对的冷静和高效。
他首先严格贯彻了“低调”原则。新店铺的装修力求简单朴素,只做了必要的墙面粉刷和电路改造,挂上“卫东百货”的牌子也毫不显眼,尺寸甚至比老柜台那块还小。开业日期原本想稍微宣传一下,现在也决定一切从简,不放鞭炮,不搞活动,静悄悄地开门营业。
同时,他立刻开始了内部自查。他反复回忆并让赵大海和李秀兰也一起回忆整个计算器交易的过程,确认每一个细节:交易是现金,对方无名无姓无票据;销售地点在邻省县城,购买者是几家不同的单位,彼此并无关联;自己全程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证据,连租车都是用赵大海的名字登记的。
理论上,这件事应该查无可查。除非……对方拥有超越常规的调查能力,或者,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针对他的陷阱?
这个想法让林卫东不寒而栗。他想起了陈干部,想起了那辆黑色轿车。会是他们阴魂不散吗?
他叮嘱赵大海和李秀兰,无论谁问起,都一口咬定最近一直在忙柜台和新店的事,从未离开过本市,更别提做什么计算器生意。统一口径,绝不松嘴。
另一方面,新店的筹备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资金到位后,一切都有了底气。林卫东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一边继续维持百货大楼柜台的生意(这是目前稳定的现金来源),一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新店。
货品进行了重新规划。新店面积更大,他计划增加更多品类,尤其是利润更高的日用百货和小家电。他再次南下了一趟,凭借上次建立的联系和更充足的资金,谈下了几个新品牌的代理,进了一批物美价廉的搪瓷制品、新型塑料盆桶以及少量电熨斗、电风扇等小家电。
李秀兰负责内务,将新店收拾得窗明几净,货架摆放井井有条,甚至还隔出了一个小小的储物间和休息角落。赵大海则成了全职的搬运工和安装工,每天骑着借来的三轮车,蚂蚁搬家一样将货物从大楼柜台和新进的货一点点运到新店,并安装调试好货架和灯具。
日子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状态中度过。林卫东像一根上满了弦的发条,奔波于大楼柜台、新店铺、百货站和家之间,眼神中的疲惫难以掩饰,但更多的是被一种坚定的光芒所覆盖。
调查的风声似乎真的只是风声。一个星期过去了,风平浪静,并没有任何人来找他麻烦。钱科长那边也没有再传来任何消息。
就在林卫东几乎要以为危机已经过去,稍稍放松警惕时,调查,以一种他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而至。
这天下午,林卫东正在新店里和李秀兰一起调整货品陈列,两个穿着蓝色中山装、干部模样的男人走了进来。他们看上去四十多岁,表情严肃,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店内环境。
“同志,你们好,想看点什么?”李秀兰连忙上前招呼。
其中一位个子稍高的男人掏出一个小红本,在李秀兰面前晃了一下,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们是市里‘整顿经济秩序办公室’的。找你们负责人林卫东了解点情况。”
李秀兰的脸色瞬间白了,下意识地看向身后的林卫东。
林卫东的心猛地一沉,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脸上堆起热情而不失分寸的笑容,迎了上去:“两位领导好,我就是林卫东。请问有什么指示?”他飞快地瞥了一眼那个工作证,似乎是真的。
高个子男人打量了他一眼,淡淡道:“没什么大事,例行检查。听说你原来在百货大楼承包柜台,现在自己买了铺面?生意做得不小啊。”
“领导过奖了,小本经营,混口饭吃,全靠政策好。”林卫东谨慎地回答,侧身让开,“店里乱,两位领导里面请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逆袭:黄金1988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生逆袭:黄金1988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