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大楼不再续签的通知,像一道冰冷的闸门,轰然落下,截断了林卫东看似平稳的财路,也将他逼到了绝境。
半年过渡期。一百八十天倒计时,从现在开始。
柜台里依旧人流如织,钞票依旧源源不断地流入钱盒,但林卫东、李秀兰和赵大海三人看着这一切,心情却与往日截然不同。这些繁华和收入,都变成了有时限的东西,如同夕阳最后的余晖,温暖却预示着结束。
“卫东,账上所有的现金,加上今天刚存的营业款,一共是三千八百二十七块六毛四。”晚上打烊后,李秀兰将账本推到林卫东面前,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和焦虑,“老街口那两间房,周老板上次透的口风,房主最低也要五千五,一口价,还不算过户税和其他杂费。”
差了一千七百多块。这在1988年,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赵大海闷着头,狠狠一拳砸在自己手掌上:“妈的!就差这么点!要是大楼不赶我们走,再有两个月,咱们肯定能攒够!”
“现在说这些没用。”林卫东的声音异常冷静,他目光扫过账本上那串数字,大脑飞速运转,“我们必须在这半年内,不,最好是在三个月内,把钱凑够,把店开起来!这样才能无缝衔接,不断了生计,也不让老顾客流失。”
“可……可这么多钱,去哪凑啊?”李秀兰愁容满面,“借遍所有亲戚朋友,也凑不出这么多。而且,万一新店生意不好……”
“没有万一!”林卫东打断她,眼神锐利而坚定,“我们必须成功!这是我们现在唯一的活路!”他看向两位最亲密的战友,“大海,秀兰,怕吗?”
赵大海脖子一梗:“怕个球!跟你干!大不了从头再来摆地摊!”
李秀兰看着丈夫眼中那股不服输的火焰,一咬牙,也重重点头:“不怕!咱们一起扛!”
“好!”林卫东深吸一口气,“那我们就破釜沉舟,搏这一把!”
林卫东制定了三管齐下的筹钱计划:第一,最大限度提升现有柜台利润,加速资金积累;第二,寻找一切可能借到钱的关系;第三,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搞到一笔“快钱”。
接下来的日子,卫东柜台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斗状态”。
林卫东几乎跑断了腿。他不再满足于从百货站进货,凭借逐渐积累的信誉和之前南下广深摸索出的模糊门路,他试图直接联系更源头的厂家或者更大的一级批发商,千方百计地压缩进货成本。他甚至坐长途汽车跑去邻市的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愣是以比本市低一成的价格,谈下了一批紧俏的电子表和新潮太阳镜,利润空间瞬间拉大。
赵大海则发挥了他人面熟、力气大的优势。他不再仅仅满足于看摊和搬运,主动承担起了“推销员”的角色。他拿着样品,跑到市区各个工厂的工会、附近乡镇的供销社,去推销柜台的商品,以稍低于零售价的批量价格,争取小额订单,虽然单子不大,但积少成多,也加快了资金回流。
李秀兰更是精打细算到了极致。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她优化了账目,精确计算每一种商品的周转率和毛利,果断砍掉了两款销量平平的商品,将资金和货位集中到爆款上。她甚至自己动手,用碎布头缝制了一些小巧的零钱袋和购物袋,作为满额赠送的小礼物,极大地提升了顾客的好感度和客单价。
他们的玩命付出,效果是显着的。柜台的日均营业额和利润,在已经很高的基础上,竟然又硬生生提升了近三成!钱,以更快的速度积累起来。
但即便如此,距离五千五的目标,仍然有巨大的缺口。时间不等人。
林卫东开始尝试第二步:借钱。
他首先找上了周老板。周老板听完他的来意,嘬着牙花子,一脸为难:“小林啊,不是我不帮你。这数目不小啊……而且,你现在这情况,大楼都不让你干了,风险太大……这样,三百块,算我个人借你的,利息就算了,啥时候有啥时候还,怎么样?”三百块,杯水车薪,更像是一种敷衍的打发。
林卫东道了谢,没拿钱,默默离开。他明白,周老板这种精明商人,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
他又硬着头皮,买了点心水果,去拜访了几家远房亲戚和父母以前的老同事。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哭穷,就是婉拒,最多的一家借给了他五十块钱。
世态炎凉,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你顺风顺水时,似乎全世界都是朋友;当你陷入困境,才能真正看清身边有多少人。
林卫东揣着借来的不到两百块钱,走在黄昏的街道上,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和疲惫。难道真的没办法了吗?
就在他心情最低落的时候,却在回家必经的那个巷口,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人——王副局长。他推着自行车,像是刚下班。
“小林?怎么垂头丧气的?”王副局长主动叫住了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逆袭:黄金1988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生逆袭:黄金1988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