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暂宁,内政方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再次考验着荣晖的新政和朝廷的应对能力。
连续半月暴雨,黄河下游多处堤坝告急,最终在豫州段决口,洪水淹没良田无数,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灾情紧急!
消息传至京城,朝堂震动。若在以往,此类天灾往往伴随着赈济不力、贪腐横行、流民四起,最终演变成动摇国本的大乱。
然而,如今的朝堂已非昔日。荣晖第一时间召集重臣,紧急商议应对之策。
“陛下,当务之急是即刻拨付粮款,派遣得力干员前往赈灾,安抚流民,防止生变!”首辅谢安率先出列,思路清晰。
“工部需立刻调拨物料,征集民夫,抢修堤坝!”新任工部侍郎赵思明紧随其后。
“需严防地方官吏及豪强趁火打劫,克扣粮饷,侵吞赈灾物资!”御史李纲不忘本职,语气严厉。
荣晖听着臣子们迅速而务实的建议,心中稍安。经过一年多的整顿,这套官僚机器虽然仍有积弊,但效率和对实务的关注度已大大提高。
“准!”荣晖果断下令,“谢爱卿总揽赈灾事宜,统筹各部。赵爱卿,工部全力抢修河堤,此次可尝试运用水泥于关键险段!李爱卿,都察院派出御史,全程监督赈灾款项物资发放,若有贪墨,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
他目光扫过全场:“此次赈灾,乃国之大事,亦是对朕新政之检验。望诸卿同心协力,若有玩忽职守、阳奉阴违者,莫怪朕无情!”
“臣等遵旨!”众臣凛然应命。
一道道命令从中枢迅速发出。国库粮款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调拨到位,钦差大臣带着皇帝的尚方宝剑奔赴灾区,工部工匠和水泥等物资通过新修的“水泥官道”快速运输,御史台的监督人员如同鹰隼般紧盯各个环节。
荣晖自己也几乎废寝忘食,每日在御书房处理雪片般飞来的灾情奏报,不断做出指示。他甚至动用了龙卫,秘密核查地方汇报的真实性,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尽管朝廷反应迅速,荣晖仍不放心。他深知政策到了地方可能变样。
在安排妥当京城事务后,他决定再次微服出巡,亲赴豫州灾区查看实情。此次,他只带了少数精锐护卫和七皇子荣瑄。
“皇兄,为何要亲赴险地?灾区恐有疫情……”荣瑄有些担忧。
“正因为是险地,才更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荣晖看着车窗外荒芜的田野,“坐在皇宫里,看到的永远是奏折上的文字。为君者,须知民间疾苦,方能有切肤之痛,做出正确决策。”
一路行去,越接近灾区,景象越是凄惨。洪水虽退,但满地泥泞,房屋倒塌,灾民们窝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眼神麻木。
荣晖心情沉重。他走进灾民之中,自称是京城来的行商,询问赈灾情况。
起初,灾民们戒备而麻木,不敢多言。但当他们发现这位“行商”气度不凡,随从精干,且询问的问题切中要害,粮食是否足额发放?有无大夫看病?堤坝修复如何等,便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唉,今年这灾来的猛啊!多亏了朝廷这次反应快,粮食倒是发下来了,虽然稀了点,但总算饿不死人……”
“就是那些衙役,有时候还是克扣点,不过听说有京里来的大官盯着,他们也不敢太过分……”
“修堤坝的官爷说用了啥……水泥?干活是快,就是不知道顶不顶用……”
“要是年年这么治水就好了……”
荣晖仔细听着,不时问上几句。他从灾民口中,听到了对朝廷速度的肯定,也对基层胥吏的积弊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听到了对水泥堤坝的期待和疑虑。
荣瑄跟在身边,看着皇兄与衣衫褴褛的灾民平等交谈,听着那些他从未接触过的艰辛,小脸绷得紧紧的,眼中充满了震撼和同情。【原来,奏折上“灾民得以安抚”六字,背后是如此景象……】
途中,他们还撞见了一起小规模的骚乱。一伙地痞流氓想趁机抢夺灾民手中刚领到的少量粮食,与灾民发生了冲突。
荣晖眼神一冷,示意护卫出手。几名精锐护卫如虎入羊群,瞬间将地痞制服拿下。
“将他们捆了,送交本地县衙,告诉县令,严加惩处!若再发生此类事件,他这个县令就不用当了!”荣晖冷声道。
灾民们看到这一幕,又惊又喜,纷纷跪地叩谢:“多谢老爷!多谢青天大老爷!”
【要是皇帝老爷也能像这位老爷一样就好了……】一个老农无心的心音传入荣晖耳中。
荣晖心中苦笑,又有些欣慰。民心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渴望的不过是一个能让他们活下去的清明世道。这次赈灾,虽未能尽善尽美,但至少让百姓看到了朝廷的努力和改变。
赈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水泥在堤坝修复中展现了惊人的效果,凝固快,强度高,让负责工程的官员和工匠们啧啧称奇,对皇帝和工部的信任度大大提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渣男从良记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渣男从良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