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客官,且听我细细道来!
自那飞鸢镇别过之后,约莫过了半个来月的光景,柏忆安一行五人,终是抵达了巍峨的岱山脚下!
这岱山乃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神山”,冬日里瞧着,竟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山脊在碧蓝色的天穹下,勾勒出清晰又苍劲的轮廓。
那盘山路打山脚起,便如长蛇般蜿蜒向上,山间薄雾缭绕,轻轻巧巧地悬在山头,端的是仙境一般。
栖霞和归鹤这两个小儿,仰着脖子看得眼睛都直了,满心都是敬畏之情。
眼瞅着年关将近,山下的岱安镇里,年味也早浓得化不开。
就说那酒肆的门脸前,整整齐齐摆着一排排大酒坛子、小酒罐子,个个都贴着“女儿红”的红纸,醒目得很;
再看杂货铺里头,对联、年画堆得满满当当,还有那卖年货小吃的摊位,更是随处可见。
街上人来人往,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烟火气十足。
柏忆安穿行在这些街道房屋之间,儿时的旧景恍惚就在眼前,可仔细一看,却早已是物是人非,不由得心头一阵感慨。
他此次回岱山,心里早有打算:
先去拜见族里的五叔父,再进柏家祠堂祭拜列祖列宗,最后还要去山坡的碑前,给爹娘磕个头。
不多时,几人走到了水文巷。
巷口有位年近古稀的老者,正斜倚在门槛边,发须全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瞧着像是在追忆什么往事。
忽然瞥见柏忆安一行走来,那领头的柏忆安,眉眼间竟与当年的柏家四爷有几分相似!
老者顿时精神一振,慢慢站起身来,浑浊的眼睛里,竟隐隐泛起了泪光。
“五叔。”
柏忆安快步上前,躬身行了一礼,又拉过身边的归鹤,
“这是归鹤,我的义子。归鹤,快叫五叔公。”
归鹤规规矩矩地跟着行礼,声音稚嫩又清脆:
“五叔公,您老人家可好?”
“好好好!”
五叔公柏语然笑得满脸褶皱都舒展开了,激动得连说三个好,
“这孩子,长得真精神,还这么懂礼!”
“五叔,这几十年来,也只有您还带着族人们守着咱们柏家的祠堂。”
柏忆安语气里满是敬意,
“辛苦您老人家了。”
“不辛苦,不辛苦!”
柏语然摆了摆手,眼神落在柏忆安和归鹤身上,满是慈爱,
“守着宗祠,我心里踏实。安儿啊,我可一直盼着你回来呢!距你上次回岱安,这都二十多年了吧?”
随后,柏忆安又把慕容夫妇和栖霞介绍给五叔公。
三人连忙上前见礼,柏语然仔细打量着他们,见几人言行举止都十分得体,不由得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柏语然便引着柏忆安和归鹤进了柏家祠堂,慕容一家三口则在祠堂外等候。
祠堂内烛火通明,正前方整整齐齐供奉着柏家列祖列宗的牌位,香烟袅袅升起,透着肃穆之气。
柏语然取来三炷香,点燃后递给柏忆安。柏忆安接过香,郑重地跪下,将香火插进香炉,对着牌位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归鹤也有样学样,跟在他身后磕了头。
祭拜完毕,柏忆安跟着五叔公去他的住处叙旧,特意嘱咐归鹤先跟着慕容夫妇去镇上的客栈落脚歇息。
说到这儿,列位客官可得知道这岱山的过往。
想当年嘉王朝末期,天下大乱,战火纷飞。
海右一带本就是北齐和东越争夺的地界,就连这神山脚下的岱安,也没能躲过纷争。
三十八年前,嘉王朝已统治了一百零五年,彼时天象诡异,朝廷内乱四起。
往日里“国泰民安”的岱安,瞬间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各方势力在此争夺,乱得不可开交。
柏家乃是当地的世家大族,眼见战火越来越烈,族中长辈不得不做个决断。
当时柏家嫡亲有五兄弟,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分别是柏语天、柏语地、柏语存、柏语浩和柏语然。
最终商议定,大爷柏语天和五爷柏语然留在岱山,一则守护柏家宗祠,二则看管汶水旁山坡上柏家族人的墓碑;
二爷柏语地、三爷柏语存、四爷柏语浩三兄弟,则结伴向北齐的汴州方向逃难,之后便在那里分了路:
二爷西行去了秦州,
三爷往西南去了西梁,
四爷则向南去了南唐。
那时候,柏忆安才十六七岁,还没成家,跟着父母和族人们从东越一路逃难。
到了北齐汴州与族人分开后,一家三口在去南唐的路上,接连遭遇饥荒和劫匪,最后只剩下柏忆安孤零零一人。
后来他被一群恶贼围殴,却依旧不肯认输,恰好遇上凌岳道长路过,拔剑救了他。
凌岳见他资质尚可,便收他为徒。
直到后来四主会盟,划定疆界,北齐、南唐、西梁、东越四国鼎立,这场持续了三年的内战才终于结束。
嘉王朝也自此彻底覆灭,会盟的那一年,被定为四君元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逢山海间,侠义于江湖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逢山海间,侠义于江湖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