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下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格外清闲。处理完最后一位来开降压药的老伯伯,林淼准时下班。夕阳将天空染成暖橙色,他驾驶车汇入略显拥挤的下班车流,心情却不像周围归心似箭的人们那般急切。对他而言,回到市郊那个顶楼的住所,与其说是回家,不如说是进入一个更令他心安的私人领域。
“终于又快到周末啦!开心。”他低声自语了一句,这几乎成了他每周五下班时的习惯性感慨。并非因为周末有多少娱乐计划,而是意味着将有连续两个完整夜晚,可以不受打扰地沉浸在他的星空观测里。
回到家,冲了个热水澡,洗去一天的尘埃与疲乏。他换上舒适的家居服,吃完饭在露台上转了转后,就坐到了控制电脑前。过去几周,他已经将追踪那个特定坐标、筛查异常变成了日常。系统自动运行,每天都会生成大量的图像数据等待分析。
林淼想起了自己大学时期出于兴趣自学搭建的一个AI强化学习模型框架,原本是用来处理复杂医疗影像数据的,后来闲置了。他立刻将其重新启用、修改和优化。
他熟练地启动程序,让它开始自动比对筛选过去24小时内系统拍摄到的序列图像。程序的核心任务是从恒定的繁星背景中,找出任何移动的、或亮度有异常变化的光点。
私人服务器的风扇轻微地嗡鸣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林淼随手拿起一本新到的天文学期刊,正准备翻阅,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分析程序的日志窗口弹出了一条高亮提示:【检测到异常轨迹,置信度78%】。
“嗯?”林淼放下期刊,身体微微前倾,点开了详细报告。
屏幕上,一组经过算法增强和叠加的序列图像清晰显示出来——在那片他持续监控了许久、本应空无一物的天区背景中,一个极其暗淡、若有若无的光点,拖着一道比它自身更加模糊、近乎难以察觉的纤细尾迹,划过了一小段距离。
它的移动速度极快,若非AI算法对像素级变化的敏锐捕捉,人力几乎不可能从静态星图中发现它。形态上,它很像一颗遥远的彗星,但通常彗星不会拥有如此高的相对速度,而且出现的位置也太过巧合——几乎精确地沿着一多月前那颗火流星闯入大气层前的理论轨道反方向延伸!
林淼的心跳莫名加速了几分。他立刻手动操作,调取了原始数据流,进行更精细的降噪和增强处理。同时,他接入了几大公开的天体数据库和近地天体监测网络的最新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结果让他皱紧了眉头。各大官方数据库对于这片天区的最新记录里,均未有这个新天体的报告。它就像是一个幽灵,突然出现在深空之中。
“是颗新发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他喃喃自语,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利用系统内置的测量工具,结合已知的恒星视差,尝试计算这个光点的基本参数。
经过反复计算和多轮验证,屏幕上最终显示出的估算数据,让林淼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背后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根据其亮度、移动速度、以及初步估算的距离,这个天体的体积大小,保守估计,竟然与蓝星本身不相上下!甚至稍大!
一个略大于蓝星的天体,正以极高的速度,沿着之前那场异常流星雨的来源轨道,闯入太阳系?
巨大的震惊过后,一个之前被他忽略的、关于那场流星雨的猜测猛地窜入脑海:“难道狮子座流星雨……真的不是通常的彗星碎片,而是这颗……这颗‘流浪行星’的碎片先头部队?!”
这个想法过于骇人听闻,以至于他坐在电脑前,半天没有动弹。寂静的房间里,只有机器运行的微弱声音和他自己有些急促的呼吸声。
他猛地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需要更多的观测数据来确认。
他立刻全力调整寻星系统。由于目标距离极其遥远,且移动速度超乎预期,预设的自动追踪程序经常需要手动介入修正,才能确保望远镜持续锁定那个微弱的光点。接下来的整个周末,林淼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控制台前,密切监视着目标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收集着每一帧可能蕴含信息的数据。
工作日下班后的夜晚,他也放弃了所有其他活动,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最新的观测数据。目标的亮度在以一个缓慢但可探测的速度增加,这意味着它正在持续靠近。它的轨迹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林淼将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接入了AI大模型的天文观测数据流,并融入了从网络上能获取到的所有公开天文数据以及部分需要权限申请的深空探测数据,进行不间断的联合训练和计算。
巨大的计算量消耗着他电脑的资源,主机日夜不停地全速运行,发出持续的低声嗡鸣。他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试图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勾勒出这个不速之客的真实面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