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龙小时候在大马路上见不到几辆汽车。无论马路上有什么样的汽车经过,孩子们都像行注目礼一样盯着它尾部冒着黑烟轰鸣着飞速超过一辆辆马车、牛车,扬起一阵尘土驶向远方。正是由于汽车是稀罕之物,才让人们对当时的那些汽车有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中国道路上的汽车,最牛的要数位于长春市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红旗牌轿车,那是国庆阅兵式上的检阅用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最高的工业技术与制造水平;一汽还生产大鼻子的解放牌卡车,是陆上物资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隐蔽于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东风牌卡车,与一汽的解放牌卡车在中国载重汽车市场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北京市汽车制造厂出产的BJ212轻型越野车,俗称北京吉普,通常为军绿色,是军用指挥车,也是很多地方干部出行的标准配车;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上海牌小轿车则作为公务用车和出租车。另外,还有从捷克进口的墨绿色嘎斯牌大客车,用于迎接外宾与接送参加欢迎表演的群众,常能看到列成一队的大嘎斯在马路上呼啸而过。然后还有一些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大小车辆。
中国汽车的发展起步较晚,速度较慢。直至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突然进入发展快车道。亚龙恰逢其时地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汽车发展热潮中,他在汽车产业及之后进入的其它领域工作过程中,始终都密切关注着汽车产业发展动向。后来的一些公开信息充分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之迅猛。
1984年初,中国首家合资汽车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随后,一些知名的外国汽车品牌陆续敲开了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的大门,大众、雪铁龙、本田、丰田等厂商纷至沓来。这些合资企业引入了先进的汽车技术和高品质产品,助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兴旺起来。
1986年的“七五”计划中写道:“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由此,中国大地掀起了汽车制造的大潮,以合资企业作为潮头,多地国营大型企业与民营企业纷纷投入这股狂潮,各地政府也为本地造车企业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对造车的狂热,可以从吉利汽车创始人李先生那句被广为津津乐道的传言中可见一斑,他曾说:“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嘛”。
1978年,国内汽车产量才刚刚突破10万辆。彼时,还没有私家车的概念。大部分工人年平均工资才区区几百元,如果一名工人想买一辆价格最低为两万元的汽车,需要不吃不喝积攒一辈子,才有可能凑齐买一辆最便宜汽车的费用。
1992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国内汽车品牌如吉利、比亚迪等品牌迅猛开疆拓土。
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了1800万辆。
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702万辆,占全球总量31.8%,产销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2023年,中国内地机动车有4.26亿辆,北京市与成都市汽车保有量均超过600万辆,绝大多数家庭已经有了汽车,有的家庭拥有不止一辆。当年中国汽车出口达52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了120万辆。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也就是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0%,超过燃油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北京,汽车产业布局:位于东三环的生产BJ212轻型越野车的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发动机的北京内燃机厂、生产变速器的北京齿轮厂等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与提供配套零部件,并在东三环中路一带形成了汽车工业一条街。地处西三环内与“东三厂”遥相呼应的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BJ130轻型载货车。
亚龙在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汽车制造厂。这是一家有着六千多名员工的企业,曾是名列前茅的利税大户。
后来,亚龙觉得在进入企业之前的专业学习中所做准备并不够充分。汽车制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工程,在学校所学内容比较有限,不可能包含企业所有可能用到的汽车制造技术。
但是,回想那个时期的教学与实习,他才意识到,当时学校教学已经借鉴了多年后才被国人广为崇尚的德国工学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那是一所专为汽车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学校成立不久,教材还不够成熟,但教师通常是从企业聘请来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能精湛的老师傅。学校建有实训车间,购置的设备都是当时接近最先进水平和达到最高品质的设备。学生们在工程师与老师傅的引领下,边学习边工作。
亚龙已有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学科的良好基础为专业学习提供了方便,甚至其绘画技能也为制图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别的同学还在为机械制图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而抓耳挠腮不知所措时,亚龙已经帮他们画出立体视图,辅导他们培养透视感,或者用草稿纸折出工件模型,帮助他们看清每一侧的每个点、每条边、每个面,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龙LOONG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龙LOONG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