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 JY 办的办公室是间靠窗的老房子,墙皮带着淡淡的霉斑,木质办公桌的边角被磨得发亮,上面摊着一叠供销社作业本和半瓶蓝黑钢笔墨水。张嘉豪跟着李主任走进来的时候,正好瞥见窗外电线杆上贴着 “乡镇企业改制通知” 的红底黑字海报,风一吹,纸角哗啦啦地响。
“坐。” 李主任指了指对面的木椅,拿起张嘉豪上次送来的笔记,封面 “JY 小组” 四个字的墨迹还带着点油印机的晕染,“这笔记我让教研室的老师看过了,知识点抓得准,尤其是那个‘口诀记忆法’,比咱们县教育局发的教辅还实用。”
张嘉豪刚坐下,木椅发出 “吱呀” 一声脆响。他没急着接话,而是从帆布书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草稿纸 —— 那是印刷厂裁剩下的边角料,背面还印着半行食品包装的残字 —— 上面用钢笔工整地写着合作方案。
“李主任,您说的认可,我特别感谢。” 张嘉豪的声音沉稳,完全不像个 13 岁的少年,“如果 JY 办愿意统一采购,我可以给 20% 的优惠,但有两个条件。”
李主任端起搪瓷杯喝了口茶,杯沿结着圈茶渍:“你说说看。”
“第一,预付款要付 50%。” 张嘉豪指尖点了点草稿纸,“印刷厂要采购油墨和纸张,工人也要加班,没预付款周转不开。第二,笔记封面必须标注‘JY 小组编写’,这是我们小组的心血,不能白给。”
李主任眉头挑了挑,放下搪瓷杯:“你这小孩,倒挺懂生意经。20% 优惠不少,但预付款 50%,我们 JY 办没这先例。”
“李主任,” 张嘉豪从书包里又掏出一叠纸,是 JY 小组 8 名成员的成绩单,“您看,我们小组成立才两个月,5 个人冲进年级前 20,最差的也从班级中游爬到了前十,这都是笔记的实际效果。”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的改制海报上,“我舅舅的印刷厂正在改制,工人快下岗了,这笔订单能让 5 个工人保住工作,也算为镇上的就业出份力。”
这话正说到李主任心坎里。最近镇里天天提 “下岗再就业”,他手头就压着好几份工人安置的报告。他拿起钢笔,在草稿纸上划了两道:“预付款可以给 50%,但笔记里不能出现‘JY 小组’的署名,得改成‘镇 JY 办推荐资料’,毕竟是官方采购,要规范。”
张嘉豪心里早有预案,他笑着摇头:“李主任,署名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资料来源,也能倒逼我们保证质量。您要是担心规范,咱们可以在扉页加一行‘镇 JY 办监制’,这样既合规,也不埋没我们小组的付出。”
钢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蓝黑墨水洇出一个小点儿。李主任盯着笔记样本看了半晌,突然笑了:“行,就按你说的来。5000 份,每份 16 元,预付款 4 万元,今天签协议,三天后交货。”
“成交。” 张嘉豪伸手,和李主任粗糙的手掌握了握。
手写协议用的是供销社特制的合同纸,边缘带着锯齿状的花纹。李主任一笔一划地写着条款,钢笔划过纸张的 “沙沙” 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 BP 机 “滴滴” 声凑在一起,透着股 2000 年特有的烟火气。张嘉豪看着 “镇 JY 办监制、JY 小组编写” 的字样落在纸上,心里松了口气 —— 这不仅是一笔订单,更是官方给的 “护身符”,以后谁再质疑笔记的合法性,这张纸就是最好的证明。
离开 JY 办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张嘉豪骑着自行车往印刷厂赶,车筐里装着刚签好的协议,风一吹,纸张边角轻轻拍打着手腕。路过镇口的供销社时,他进去买了两斤苹果,打算给印刷厂的工人们分一分。
印刷厂的院子里,老式铅印机还在 “哐当哐当” 地转着,舅舅正蹲在墙角抽烟,脚边扔着好几个烟蒂。看到张嘉豪进来,他猛地站起来,眼神里满是急切:“怎么样?JY 办同意了?”
“不仅同意了,还订了 5000 份。” 张嘉豪把协议递过去,又把苹果放在窗台上,“预付款 4 万,三天后交货。”
舅舅展开协议,手指顺着字迹慢慢滑过,看到 “4 万元预付款” 几个字时,嘴唇忍不住哆嗦了一下。他抬头看着张嘉豪,眼眶有点发红:“豪豪,你真是救了这个厂啊。前几天工人还在说‘买断工龄’的事,现在有了这笔订单,至少能撑到年底了。”
张嘉豪拍了拍舅舅的肩膀,目光落在车间里的胶印机上:“舅舅,这只是开始。你现在让工人把铅印机停了,全力调试胶印机,5000 份笔记要保证字迹清晰,不能有半点油墨晕染。”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制定了个质量抽检制度,每印 100 份就抽 5 份检查,有错字、漏印的,全部重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