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印刷厂的电话像一盆冷水浇在刚燃起的贴纸商机上。听筒里传来的电流杂音混着业务员不耐烦的腔调:“铜版纸现在紧俏得很,南方厂家那边断货,我们这边要么等半个月,要么按原价加 10%,你自己选。”
张嘉豪捏着发烫的小灵通,指腹摩挲着机身粗糙的塑料外壳,脑子里飞速运转。上一章试印的 100 张 F4 贴纸已经在同学间传疯了,王虎说镇中学的女生们都在打听哪里能买到,供销社的李主任也托人问过能不能多供点货,现在断了纸,等于把到嘴的肥肉吐出去。他想起 2000 年的时候,Z 国纸张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省会,那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供货商,渠道比县城广得多,或许能找到货源。
“行,我考虑下。” 挂了电话,张嘉豪立刻骑车往县城外贸代办点赶。上次通过这里联系到广东的玩具供货商,代办点的陈叔人脉广,说不定能拿到省会纸张批发市场的联系方式。秋日的阳光晒在柏油路上,自行车链条发出 “咔嗒咔嗒” 的声响,路边的稻田里,农民正忙着收割,脱粒机的轰鸣声远远传来,空气中飘着稻谷的清香。
到了外贸代办点,陈叔正趴在柜台上核对手写的委托书,见张嘉豪进来,头也没抬地问:“又要找什么渠道?上次的广东玩具商没出问题吧?”
“陈叔,玩具那边挺好,这次想找省会的纸张批发商,要铜版纸,越急越好。” 张嘉豪递过去一瓶冰镇汽水,这是他特意在供销社买的,2000 年的玻璃瓶汽水,一毛钱一瓶,是求人办事的常用人情。
陈叔拧开汽水灌了一口,爽得打了个嗝,从抽屉里翻出一个泛黄的通讯录,用圆珠笔圈出一个号码:“省城市井街纸张批发市场的老杨,我以前跟他打过交道,靠谱。不过长途电话贵,你想好再说。”
张嘉豪谢过陈叔,直奔旁边的邮电所。2000 年的长途电话需要通过接线员转接,话筒是厚重的黑色座机,机身印着 “中国电信” 的字样。他报上号码,等了三分钟才接通,听筒里传来老杨略带沙哑的声音,夹杂着市场里的喧闹声。
“铜版纸有货,80 克的,每吨 3800 元,你要多少?” 老杨的语速很快。
“先来 500 公斤,能不能尽快发货?最好三天内到。” 张嘉豪咬了咬牙,500 公斤刚好能印 5000 张贴纸,要是卖不完,压货风险也不大。
“三天有点紧,不过我让货车捎过去,加 50 块运费,明天一早发货,后天下午准到你们县城邮电所提货。” 老杨很干脆,“款到发货,你把钱汇到这个账号。”
挂了电话,张嘉豪立刻回家取了存折,跑到信用社转账。2000 年的信用社还是手写账本,柜员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登记,存折上的数字被划掉,重新写上剩余金额。汇完款,他拿着汇款单,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 比市印刷厂早到三天,还没涨价,这波险棋走对了。
后天下午,张嘉豪骑着三轮车去县城邮电所提货。一辆绿色的解放牌卡车停在门口,司机正帮忙卸货,一捆捆铜版纸用牛皮纸包裹着,上面印着 “省会造纸厂” 的字样。他当场拆开一捆,纸张光滑厚实,比市印刷厂的质量还好,阳光照在上面泛着细腻的光泽。签完收货单(一张手写的纸质单据,盖着邮电所的红章),他蹬着三轮车往印刷厂赶,路过供销社时,李主任探出头问:“贴纸啥时候能上?好多人来问了。”
“明天就能到货,李主任你留 2000 张,我让工人直接送过来。” 张嘉豪笑着回应。
回到印刷厂,工人们已经把胶印机调试好了。张嘉豪拿出临摹的 F4 海报模板,贴在机器上对齐,然后将铜版纸一张张放进进料口。胶印机 “轰隆轰隆” 地运转起来,一张张印着道明寺、花泽类头像的贴纸被吐出来,色彩鲜亮,图案清晰。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进料,有的负责裁剪,有的负责包装 —— 用透明塑料袋装起来,上面贴一张手写的 “F4 限量贴纸” 标签,简单却醒目。
JY 小组成员也来帮忙,王虎力气大,负责搬运纸张;李伟细心,帮着清点数量;陈雪则坐在一旁,把裁剪好的贴纸分门别类,装进不同的盒子里。“豪哥,这贴纸也太好看了,我都想留几张。” 王虎拿起一张道明寺的贴纸,小心翼翼地贴在自己的铅笔盒上。
“每人分 10 张,随便贴。” 张嘉豪大方地说,看着 5000 张贴纸整齐地堆在墙角,心里盘算着定价。1 元一张不算贵,2000 年的学生零花钱不多,但为了偶像,大多愿意花这个钱。他联系了镇里的供销社和三所学校门口的小卖部,约定 “送货上门,卖完结账,滞销可退”,降低商家的风险。
第二天一早,张嘉豪带着李伟和王虎送货。供销社的李主任把 2000 张贴纸放进玻璃货柜里,摆得整整齐齐,刚摆好就有几个女生围过来,你一张我一张地买,不到半小时就卖了 50 多张。“这生意好做!” 李主任笑得合不拢嘴,赶紧让张嘉豪再留 500 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