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印刷厂的铁门刚拉开一条缝,张嘉豪就看见老技工王师傅攥着个牛皮纸信封,站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搓手。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外套,袖口还沾着昨天调试机器时蹭到的蓝黑油墨 —— 这是跟着印刷厂从油印机时代走到胶印机的老伙计,手里攥着的,多半不是好事。
“豪哥,” 王师傅的声音带着点艰涩,把信封递过来,“这是邻镇那个张老板让我转交给你的,他说…… 给我开双倍工资,还包食宿,让我过去带徒弟,教他们做食品包装。”
信封里是张打印得歪歪扭扭的聘书,落款处盖着邻镇 “兴盛印刷厂” 的红章,月薪一栏用圆珠笔写着 “1200 元”—— 比王师傅现在的工资足足翻了一倍,在 2003 年的乡镇,这已是能让人动心的价码。张嘉豪捏着聘书,指尖能摸到纸张边缘的毛刺,心里明镜似的:上一章里周明远和邻镇老板勾结不成,转头就想挖走核心技术工人,无非是觊觎食品包装的订单,想照着他们的样子仿造。
“王师傅,” 张嘉豪没急着表态,转身往办公室走,“进来说话,刚煮的绿豆汤,凉好了。”
办公室里还飘着油墨和纸张混合的味道,墙角的电风扇转得嗡嗡响,吹起桌上散落的印刷边角料。张嘉豪给王师傅倒了碗绿豆汤,看着他喝了两口,才开口:“张老板除了双倍工资,还跟你说啥了?”
“他说…… 说跟着你干太累,订单多但福利一般,” 王师傅放下碗,眼神有些躲闪,“还说他们厂要扩大规模,以后让我当车间主任,不用亲手开机。”
张嘉豪笑了笑,从抽屉里抽出一沓带工厂抬头的信纸 —— 这是上次印乡镇企业宣传册剩下的,抬头印着 “诚信印务” 四个黑体字。他拿起英雄钢笔,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写下 “分红协议” 四个字:“王师傅,你跟着我干了快两年,从最初三台油印机到现在两台胶印机,印刷厂赚的每一分钱,都有你的功劳。张老板给你双倍工资,我给你涨薪 50%,再加上年终分红 —— 今年印刷厂净利润的 5%,归你。”
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条条款都写得明明白白:月薪从 800 元涨到 1200 元,与邻镇老板持平;年终分红按年度净利润结算,春节前一次性发放;干满三年,额外奖励县城商品房首付 5 万元。王师傅越看眼睛越亮,手里的碗都忘了放下,绿豆汤顺着碗沿滴在裤腿上,他也没察觉。
“豪哥,这…… 这是真的?” 王师傅声音发颤,他在乡镇印刷厂干了十几年,从来没听过 “分红” 这说法,更别说商品房首付了。
“白纸黑字,我签字盖章,” 张嘉豪把协议推到他面前,又补充道,“你家里孩子明年要上高中,县城的学校教学质量好,以后你带着家人搬到县城,上下班我派车接送。张老板给你的是一时的高工资,我给你的是长期的奔头 —— 印刷厂以后还要往市里、省里发展,你是核心技工,以后就是技术总监,手下管着一群徒弟,不比在邻镇当个体户强?”
正说着,另外两个核心技工老李和小张也推门进来,两人脸上都带着犹豫。张嘉豪心里清楚,邻镇老板肯定也找过他们,索性把协议复印了两份(办公室刚添的二手复印机,还是上次赚了钱添置的),递过去:“三位都是厂里的顶梁柱,协议一样,愿意留下的,现在就签字。”
老李摩挲着协议上的字迹,突然一拍大腿:“豪哥,我信你!上次我妈住院,你二话不说借我 5000 块,这份情我记着。邻镇那老板看着精明,骨子里就是想偷技术,真把我们挖过去,技术到手了,指不定怎么卸磨杀驴。”
小张也点点头:“豪哥给我们发降温补贴、夜班加餐,还教我们修机器,跟着你干,心里踏实。”
三人当场在协议上签了字,按上红手印。王师傅把邻镇老板的聘书撕得粉碎,扔进墙角的废纸篓:“豪哥,你放心,以后咱们厂的技术,我半个字都不会往外漏!”
解决了工人的事,张嘉豪立刻召集三人到操作间,核心任务只有一个:升级食品包装的防伪技术。之前的油印暗纹已经不够用了,邻镇老板既然能挖人,迟早能仿出来。他想起前世见过的二维码溯源,可现在 2003 年,智能手机还没普及,二维码根本没法用,索性变通一下 —— 设计 “手写编码溯源体系”。
“咱们给每一批食品包装都编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 张嘉豪在纸上画着草图,“编码分三部分:前两位是生产日期,中间三位是机器编号,最后四位是随机数字,只有咱们四个人知道编码规则,我每天早上把当天的随机数字告诉你们,印完之后,编码记录册锁在我办公室的铁柜子里,任何人不能看。”
他让小张去县城文具店买了专用的红色钢笔和防伪油墨 —— 这种油墨遇水会变色,是上次印食品包装资质时特意留的。王师傅负责在胶印机的模板上加装一个小卡槽,印刷时同步把编码印在包装右下角,字体小到只有指甲盖大小,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老李则负责记录编码,每一批包装的编码都要对应订单号,记在带锁的牛皮纸笔记本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