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印刷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市民们戴着各式各样的口罩,有的手里拿着纸条,上面写着要购买的数量,有的直接攥着零钱,有序地排队等候。王建军负责维持秩序,张嘉豪和两个工人负责发口罩、收钱。
“小张老板,你这口罩价格实在,不像有的地方都涨到两三块了。” 一位大妈买了 15 只口罩,小心翼翼地放进布包里,“我家孙子要上学,正愁买不到口罩呢。”
“大妈,咱们就是想让大家都能用上平价口罩,不赚黑心钱。” 张嘉豪一边找零,一边笑着回应,“您让孩子出门一定戴好,勤洗手,注意防护。”
队伍中偶尔有人质疑价格:“别人都卖 1.5 元,你这 1 元是不是质量不好啊?”
张嘉豪立刻拿出一只口罩拆开,递过去:“你可以看看,这口罩的层数、厚度,都是合格的,咱们是实实在在的价格,童叟无欺。要是觉得不好,你可以不买。”
质疑的人接过口罩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厚度,不好意思地笑了:“对不起啊,我就是问问,那给我来 10 只。”
一整天下来,排队的市民就没断过。中午的时候,王建军煮了一锅方便面,大家轮流吃了几口,又继续忙碌。到傍晚关门时,账本上记录的销量已经达到了 多只,剩下的不到 2000 只也被几家店铺预订了。
“嘉豪,你看这账本,咱们这一天就卖了近三万只,除去成本,净赚了两万块!” 王建军拿着算盘,兴奋地报出数字,手指还在算珠上拨弄着,“这比咱们印刷厂半个月的盈利都多!”
张嘉豪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门口走进来一个穿着灰色夹克的男人,手里拿着一张红色的证书,笑着走过来:“小张老板,我是本地防疫互助组织的,听说你不仅平价卖口罩,还捐了两万只给医疗站点,大家都很认可你,这是给你的‘防疫互助积极分子’荣誉证书。”
接过红色封皮的荣誉证书,张嘉豪心里暖暖的。证书上的字迹是手写的,透着一股真诚。他把证书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转头对王建军说:“舅舅,你看,咱们做的好事,大家都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小灵通又响了。张嘉豪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陌生的男声,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请问是豪宇印刷的张嘉豪吗?我是邻市的,听说你这里有大量口罩,我出 2 元一只,你有多少我要多少,能不能批量供货?”
张嘉豪眉头一挑,心里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图 —— 肯定是想囤积口罩抬价售卖。他看了一眼王建军,后者正疑惑地看着他。张嘉豪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抱歉,我的口罩是卖给市民自用的,不批量卖给商贩抬价。你要是个人用,我可以按 1 元一只卖给你,但大量供货不行。”
电话那头的男人愣了一下,随即提高了声音:“2 元一只,你随便卖卖就能赚翻倍,何必跟钱过不去?我告诉你,现在邻市都涨到 3 元了,我给你的价格已经很实在了!”
“钱要赚得踏实。” 张嘉豪的声音没有丝毫动摇,“口罩是防护物资,不是用来囤积居奇的。你要是想个人购买,我可以给你留 50 只,多了没有。”
对方沉默了几秒,冷哼一声:“你这人真是不懂变通,有钱都不赚!” 说完,直接挂了电话。
王建军看着张嘉豪,有些不解:“嘉豪,2 元一只啊,三万只就能赚 4 万,为什么不卖给她?”
“舅舅,咱们不能发国难财。” 张嘉豪把小灵通放在桌上,眼神坚定,“要是咱们把口罩卖给商贩抬价,最后吃亏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咱们现在这样,既赚了钱,又得了口碑,比什么都强。”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荣誉证书,轻轻摩挲着封面:“而且,咱们留存的五万只口罩,说不定后续还有更重要的用处。现在防疫还没结束,稳扎稳打才是最重要的。”
夜色渐深,印刷厂的灯光依旧亮着。王建军看着账本上的盈利数字,又看了看张嘉豪坚定的眼神,心里渐渐明白了外甥的想法。他拿起算盘,开始核算留存口罩的数量,准备明天把剩下的少量口罩送到合作的店铺,同时规划着后续的生产和销售。
而张嘉豪则打开电脑,开始在网站上编写防疫科普内容,他要把自己知道的防护知识手写下来,扫描后上传到网站,让更多人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屏幕上,纯文字的网页静静躺着,而留言区里,已经有不少网友在感谢他的平价口罩,一条条 “良心老板”“为你点赞” 的留言,透着浓浓的暖意。
张嘉豪知道,这只是防疫期间的一个小插曲,他的路还很长。但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 赚钱很重要,但守住底线、赢得人心,才是长久之道。而邻市商人的电话,只是一个小小的波澜,他不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
喜欢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