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军镇提供的观测数据浩如烟海,陆昭埋首于钦天监的案牍之中,昼夜不歇。他将边关记录的星辰方位、异常天光与自己所绘的坐标星图逐一比对、校正。数日不眠不休,当他最终将最新的轨迹标记在星图上时,握着朱笔的手猛地一颤,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那条原本明确指向北方“鬼漠”的异常能量轨迹,竟真的发生了偏移!它如同一条苏醒的暗蛇,自北境蜿蜒而下,其尖端已越过阴山山脉,正直指……河东道,乃至关中平原的方向!若依此趋势,不过旬月,其目标便将直抵帝都长安!
“星轨南移……煞气指阙……”陆昭喃喃自语,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这绝非寻常的部落迁徙或军事调动所能解释!这更像是一种有目的的、跨越遥远距离的能量牵引或定位!联想起灵生发现的烽燧图案、黑袍教徒崇拜的“拜火圣尊”,以及那可能与异世相连的令牌……一个可怕的猜想浮现在他脑海:难道这星轨所指引的,是某种来自“彼界”的存在或力量,其最终目的,便是这大唐的中枢,长安城?
他立刻将此惊人发现写成密奏,强调此事关乎社稷存亡,远非寻常边患可比,恳请陛下即刻采取应对。
然而,密奏送入宫中,却如石沉大海,两日未有回音。陆昭心中焦急,却无法催促。他并不知道,他那份关于星轨南移的密奏,此刻正与另一份弹劾他的奏章,一同静置于武皇帝的御案之上。
弹劾来自新晋中枢的官员李涵。奏章中称,陆昭借天象之名,屡屡干政,先有推演国运引发清洗,后有“荧惑守心”动摇人心,如今又抛出虚无缥缈的“星轨南移”之说,实乃“挟天自重,其心叵测”,建议陛下对其加以约束,勿使术士之言过度干扰国策。
武皇帝看着案头两份截然不同的奏章,凤目微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她信陆昭之能,否则不会如此倚重。但李涵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帝王心术,在于平衡。陆昭权势日盛,借天象影响朝局确是不争事实,适当敲打,亦是必要。更何况,那“星轨南移”之说太过惊世骇俗,若无确凿证据,贸然行动,必引朝野非议。
…
就在陆昭于朝堂上面临无形压力之时,异闻司的暗探终于从城西温泉别宫传回了消息。
经过周密探查,他们确认别宫之下确实存在一条年代久远、早已废弃的密道,入口极其隐蔽,位于一处假山腹地,被藤蔓与机关巧妙掩饰。密道深处,似乎连接着一个更大的地下空间,但暗探不敢深入,因察觉到其中散发着一股令人心悸的阴冷气息,与沈青桐所感的“窥探”源头极为相似。
同时,沈青桐也通过特殊方式传来信息,她凭借对能量流动的精确感知,已锁定那窥探感源于别宫地下偏东方向,深度约在十丈以下,其能量性质非比寻常,带着一种冰冷的、非此世间的疏离感。
陆昭将这两条信息与那南移的星图轨迹联系起来,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别宫地下的隐秘,竟也与那异世线索相关?难道这长安城下,早已被埋下了不为人知的隐患?星轨南指,目标直指长安,是否就是为了激活这城下的某种布置?
他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收紧,敌人不仅在遥远的草原,更可能潜伏在帝国的核心!
必须立刻行动!他不能再等待皇帝的批复。
陆昭决定兵行险着。他一方面命异闻司精通机关堪舆的好手,准备秘密潜入别宫密道,探查究竟;另一方面,他写下第二封密奏,不再仅仅描述星象,而是将别宫异常、烽燧图案、拜火教、令牌共鸣等所有线索串联起来,勾勒出一个关于“异世入侵”的骇人图景,直言此非内忧,实乃外患,关乎此界存亡,恳请陛下以最高规格应对。
这封密奏,他不再通过常规渠道,而是动用了武皇帝早年赐予他的一枚极其隐秘的、用于生死关头传递消息的玉符渠道。
…
而此刻,远在鬼漠的明心与灵生,正面临着生死一线的危机。他们激活祭坛的举动,引来了黑袍教徒的疯狂围攻,更惊动了祭坛深处那尊“拜火圣尊”神像!幽蓝火焰暴涨,一股冰冷而庞大的意志,正缓缓苏醒……
星轨南移,暗涌帝都。长安城的天空,看似平静,却已阴云密布。陆昭的警告,能否及时送达?武皇帝又将如何决断?而鬼漠深处的变故,又将如何影响这盘波及两个世界的棋局?
---
下章预告:
陆昭的玉符密奏终于触动武皇帝,女皇深夜密召心腹,启动最高级别应对预案,并暗中调遣最忠诚的“梅花内卫”精锐,开始排查长安地下的异常。与此同时,异闻司好手潜入别宫密道,发现了令人震惊的景象——地下深处竟有一座风格迥异、布满精密符文的石室,中央悬浮着一块与灵生手中令牌同源、但巨大数倍的黑色晶石,正微微搏动,与南移的星轨遥相呼应!
喜欢我以祝由镇百邪!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我以祝由镇百邪!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