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面试邀请像一枚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日夜不休,扰得林晓梦心神不宁。工作的每一分钟都仿佛被拉长,变得格外难熬。她站在安检机旁,目光扫过形形色色的乘客,心里却在反复排练着后天的面试场景,设想着如何介绍自己那段“微不足道”的地铁安检经历,才能让它听起来不那么“底层”,更能匹配一个光鲜亮丽的行政文员岗位。
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让她对周遭的感知都蒙上了一层隔膜。直到那个声音,以一种突兀而极具穿透力的方式,强行撕开了这层隔膜。
那是一个略显沙哑,却因激动而异常高亢的男声,如同钝器划过硬铁,骤然在相对空旷的站厅里炸开。
“同胞们!迷途的羔羊们!你们可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在沉沦?!”
声音来自闸机口附近。林晓梦和正在附近巡视的站务员张磊(自从分手后,他们之间的工作交流变得格外简短和公事公办)几乎是同时转头望去。
只见一个约莫四十岁上下的男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略显宽大的旧式中山装,头发凌乱,胡子拉碴,但一双眼睛却亮得吓人,里面燃烧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火焰。他过安检时一切正常,谁也没料到,他刚通过闸机,便一个转身,面向候车区越来越多的人群,张开双臂,如同一个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先知,开始了他的即兴演讲。
“看看这钢铁的囚笼!看看这麻木的面孔!”他挥舞着手臂,声音带着戏剧性的颤抖,“我们被物质奴役,被欲望吞噬!星辰的排列已经昭示了末日的审判,就在不久的将来,洪水、烈火、地震将洗涤这个污秽的世界!”
他宣扬的是一套杂乱无章、夹杂着宗教术语、天文猜想和末世论的大杂烩。内容荒诞不经,但那股不顾一切的激情和笃定,却具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早高峰的乘客们,原本行色匆匆,此刻却有不少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表演”吸引,渐渐围拢过来。有人面露好奇,有人拿出手机拍摄,有人低声嗤笑,也有人,尤其是几个年纪较大的阿姨,脸上露出了些许不安和惊恐。
通道开始堵塞了。后面不明所以的乘客试图往前挤,想看个究竟,前面围观的人又不愿散去。小小的闸机口区域,很快形成了一个混乱的人团,嘈杂的议论声、不满的催促声与那位“哲学家”慷慨激昂的演讲混杂在一起,情况正在失控的边缘。
张磊脸色一变,立刻按住对讲机低声汇报情况,同时快步上前。林晓梦的心也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按照常规流程,对于这种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该立刻强行制止,必要时呼叫公安带离。但眼前这个人,情绪明显极度亢奋,眼神偏执,如果贸然采取强硬手段,极有可能激化他的情绪,导致他做出更过激的举动,比如冲向轨道或者攻击他人。而且,周围这么多围观和拍摄的乘客,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变成一场负面舆情事件。
“这位先生,请您冷静一下,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影响其他乘客。”张磊试图靠近,用标准的官方口吻劝阻。
“冷静?哈哈哈哈!”那男人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笑声尖锐,“末日将至,你让我冷静?你们这些被蒙蔽的可怜虫!醒醒吧!”他完全无视张磊,演讲更加投入,甚至开始指名道姓地批判起某些社会现象,言辞愈发激烈。
围观的人群愈发壮大,堵塞情况更加严重。几个急着上班的年轻人开始不满地叫嚷:“搞什么啊!让开啊!”“神经病吧,赶紧把他弄走!”
张磊有些急了,伸手想去拉那个男人的胳膊。男人猛地一甩手,眼神凶狠地瞪着张磊:“别用你的脏手碰我!你是魔鬼的使者!”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林晓梦一直紧紧盯着局面,大脑飞速运转。她想起《沟通心理学》里关于如何与偏执型人格或处于精神亢奋状态者沟通的要点:切忌直接否定其观点,避免正面冲突,尝试先接纳其情绪,将其引导至对他人无害的方向。
她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上前,没有像张磊那样试图直接制止,而是站在了一个既不远不近、又能让对方清晰看到和听到的位置。她微微抬起双手,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不是对着演讲者,而是对着周围骚动的人群,声音尽量平和而清晰:
“各位乘客,请不要拥挤,注意安全,稍微散开一点,保持通道畅通,谢谢大家配合。”
她先尝试稳定外围环境,减少刺激源。然后,她才将目光转向那个仍在喋喋不休的男人。她没有打断他,而是等他一句话稍微停顿换气的间隙,用一种既不赞同、也不批判,仅仅是表示听到了的语气,插话道:
“先生,我们听到您说的话了。”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没有说“你说得对”,也没有说“你胡说八道”,只是表示“听到了”。
男人似乎愣了一下,亢奋的演讲节奏被打断了一瞬。他浑浊而锐利的目光转向林晓梦,带着审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安检日记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安检日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