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杯送出的咖啡,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带着暖意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林晓梦胸中荡漾了许久。陈默接过咖啡时指尖的短暂触碰(或许只是她的想象),他叫出她名字时的平静语调,以及那句“谢谢你的咖啡”,都成了她反复回味的细节,为枯燥疲惫的日常注入了一丝微甜的、不真实的色彩。这份短暂的勇气和获得的温和回应,让她感觉自己仿佛也沾染上了一点那个遥远世界的从容气度,连带着看待眼前困境的目光,都似乎多了一份超然。
她带着这份微妙的振奋,更加投入地完善那份“潮汐通道”方案,甚至参考了一些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的零散文章,试图让自己的论述更具专业性,更能打动可能审阅这份方案的、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她将修改好的版本再次郑重地交给班长,这一次,心里除了忐忑,更多了几分期待。公司的“创新”征集令如同尚方宝剑,她希望这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契机。
接下来的几天,她一边进行着日常的安检工作,一边留意着班长的动向,心脏总在班长若有所思地看向她,或者拿起那个存储着方案的U盘时,漏跳半拍。李哥似乎也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偶尔投来的目光更加阴郁,像是在评估着潜在威胁的等级。
终于,在一个客流相对稀少的午后,班长示意林晓梦跟他到休息室旁边的临时储物间。这里空间狭小,堆放着一些备用物品和清洁工具,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尘埃和金属气味,是个适合进行不那么愉快谈话的场所。
班长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明显的情绪,他靠在一个闲置的铁柜上,从口袋里掏出那个U盘,在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
“晓梦,”他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惯常的、略显拖沓的平稳,“你这个方案……我仔细看过了。”
林晓梦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屏住呼吸,等待着下文。
“看得出来,你是花了心思的。”班长继续说道,语气算是肯定,“观察得很细,问题也抓得挺准。早高峰那个堵,确实是个老毛病了。你这个‘潮汐通道’的想法,理论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听到这里,林晓梦的心稍稍落下一些,一丝希望的火苗开始摇曳。
但班长的话锋紧接着就是一转,像一盆恰到好处的冷水。
“不过啊,”他叹了口气,将U盘揣回口袋,双手一摊,做出了一个典型的、表示无能为力的手势,“想法是好的,真要实施起来,难度太大了。”
他开始掰着手指头数:“首先,这涉及到人员调配。早高峰本来就人手紧张,你要专门抽一个人去做引导,还得是机灵、会看事的,其他岗位的压力就会更大。排班怎么排?谁愿意去干这个?这都是问题。”
“其次,通道模式的临时变更,不是我们班组自己说了算的。得报给站方,站方还得评估,涉及到标识要不要改,广播提示要不要录,甚至可能还要跟公安那边通个气。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时间长不说,关键是,站方那边……”班长压低了声音,脸上露出一种“你懂的”神情,“他们首要考虑的是稳定,是别出事。任何变动,对他们来说都是潜在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他们的常态。”
“再者,”班长看着林晓梦眼中那簇希望的火苗逐渐黯淡下去,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劝诫,“你现在这个方案,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实际运行起来,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引导不力造成新的混乱?快速通道会不会被滥用?这些未知数,谁也不敢打包票。现在这个考核环境,你也知道,万一出了点纰漏,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一番话,条分缕析,合情合理,将现实中的重重阻碍,像一堵堵无形的高墙,清晰地竖立在了林晓梦面前。每一堵墙,都代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一种规避风险的本能、一种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林晓梦静静地听着,最初的那点兴奋和期待,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迅速干瘪下去。一种沉重的、冰凉的失望,从心底蔓延开来,浸透了四肢百骸。她感觉自己像一个精心准备了许久、终于鼓起勇气登上舞台的演员,却发现台下空无一人,所有的灯光和掌声都只是自己的幻想。
她张了张嘴,想再说点什么,想强调公司正在征集“创新”,想说自己可以负责前期的引导工作,想论证这方案对提升服务满意度(那个可笑的考核指标)的潜在好处……
但看着班长那张写满了“现实如此”的脸,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她明白,班长并非故意刁难,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他认知范围内的事实。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里,他也不过是一个被各种力量推着走的小人物,他的谨慎和求稳,是他的生存哲学。
“所以……”班长最后总结道,语气带着一丝安抚,“这个方案,先放一放吧。你的用心是好的,班组里都看在眼里。以后有机会……再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安检日记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安检日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