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从无线电传来,透过头套和头盔内的耳机清晰入耳。
彼得是英国人,在威廉姆斯车队深耕多年,曾为罗兰·齐格勒(威廉·齐格勒的弟弟,曾代表乔丹和威廉姆斯车队夺冠)、马丁·韦弗(本赛季转投红牛)等车手担任比赛工程师。
丰富的经验让威廉姆斯认为他能很好地指导我——帮我跨越GP2亚洲系列赛(充其量算二级赛事,甚至更接近三级)与F1(赛车运动的巅峰)之间的巨大差距。
“确认,听得非常——非常清楚!”我刚回答,车队突然启动引擎,2.4升V8发动机的轰鸣瞬间淹没我的声音,彼得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逗笑。
我明白他们的用意,毕竟在实际比赛中,我必须习惯在引擎的咆哮声中准确传达信息。在GP2亚洲系列赛驾驶DAMS赛车时,搭载的Mecachrome V8发动机远没有这般震耳欲聋,转速也更低,功率还比F1的V8发动机少约200马力,如此轰鸣倒也情有可原。
我调整好青蓝色赛车手套,紧握方向盘,踩下离合器。车队将赛车缓缓落地,千斤顶操作员迅速撤离,一名工作人员倒退着走向维修区通道,确认安全后示意我出发。
我挂入一档,轻踩油门,赛车缓缓驶出车库,转入维修区通道。
激活限速装置后,我加大油门,将车速提升至维修区规定的100公里时速。驶过通道末端的弯道,赛车顺势驶入赛道,从一号弯外侧进入。
赫雷斯赛道的维修区通道很长,从最后一个发夹弯内侧延伸至一号弯。
首圈,我全神贯注感受赛车的运行状态,同时让车辆达到理想工作温度——普利司通带凹槽的超薄轮胎需要充分预热才能发挥最佳抓地力,F1赛车的碳陶瓷刹车也同样如此,不预热的话几乎毫无制动效果。
暖胎圈时,我全神贯注地让赛车达到最佳状态,感受赫雷斯赛道的每一处起伏,同时在心底为即将到来的激烈驾驶做足准备。
赛季前,我曾驾驶搭载考斯沃斯引擎的威廉姆斯FW28赛车完成数百圈测试,而此刻,我即将首次驾驭搭载丰田引擎的威廉姆斯FW29赛车。
驶过13号弯——洛伦佐弯道这个最后的发夹弯后,2007赛季的首圈征程正式开启。
在起跑直道上,我迅速升至七档,风驰电掣般冲向一号弯。临近弯道时,我采用拖刹技巧,降档减速,既要轻柔控速防止车轮抱死,又要尽可能保留车速,让气流充分掠过前翼和其他空气动力学部件。
确认轮胎抓地力足够后,我松开刹车,向右打方向,右脚逐渐加大油门,顺利驶出弯道,直奔米其林弯道(二号弯)。
这是个低速弯,需要大力制动,我快速降档,猛打方向盘,精准切入发夹弯,紧接着踩下油门,连续通过三号弯和四号弯。经过四号弯时,稍稍松了下油门,因为此时赛车已提至高速。
随后,我迎来了这条赛道上我最期待的弯道——西托·庞斯弯道。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F1之飞驰人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