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大奖赛前夕,整个公国被奢靡的狂欢气息所笼罩。璀璨星光与时尚模特汇聚在这片由古老渔村与奢华赌场交织而成的方寸之地,媒体的镜头如密集的蛛网,捕捉着每一个华丽瞬间。
时尚秀的镁光灯下,我身着剪裁利落的西装,挺拔的肩线与沉稳的色调,是我对抗浮华的铠甲。
不过,这些都不及即将到来的驾驶体验令我心潮澎湃——我和汤米即将驾驭两辆来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经典F1赛车,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赛道之旅。
当考斯沃斯DFV引擎在身后轰然启动,震颤从座椅传递至脊背,彼得?马尔梅迪(威廉姆斯比赛工程师)的询问通过无线电传来:“张骋,身后这台500马力的 3.0升V8引擎,感觉如何?”
与我们平日驾驶的2.4升丰田V8相比,这台老引擎虽在功率上稍逊一筹,却仿佛一头蛰伏的猛兽,每一声轰鸣都裹挟着历史的厚重。
铝制单体壳车身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白色、深绿与黑色的涂装在阳光下流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硕大的固特异后轮如同巨兽的脚掌,与纤细的前轮形成强烈反差;车底的文丘里通道暗藏玄机,当速度攀升,负压如无形的巨手将车身死死按在地面,让这台诞生于过去的赛车,能以超越时代的姿态征服弯道。
我紧握着圆形方向盘,指尖摩挲着历经岁月打磨的皮革,操作五速手动变速箱时,金属齿轮的咬合声清晰可闻。
没有现代赛车的电子辅助,每一次转向、每一脚油门都需要最纯粹的驾驶技艺,这种原始而直接的操控感,让肾上腺素在血管中疯狂奔涌。
稍有不慎,地面效应的失效便会让赛车如同脱缰野马,或是转向不足撞向护墙,或是底盘触底失去下压力,每一个弯道都暗藏生死考验,却也正是这份危险,让驾驶变得热血沸腾。
汤米驾驶着1982年款的FW08率先驶出维修区,作为威廉姆斯冠军荣耀的象征,它当之无愧是这场展示的主角。
我驾驶着1980年的FW07B紧随其后,两台赛车如同时光使者,缓缓驶向赛道。
从维修区出口平行驶出,拐入圣德沃特弯的瞬间,引擎声浪骤然拔高。
爬坡时,即便刻意控制速度,考斯沃斯DFV依旧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震颤着耳膜。
冲过美丽海岸线弯的微小弯折,我们抵达坡顶,在马塞内弯优雅转向,驶入举世闻名的赌场广场。
阳光下,蒙特卡洛赌场的大理石建筑熠熠生辉,而我们驾驶的赛车,仿佛将昔日的荣耀也一并带到了这里。
进入赌场弯,我们一路俯冲而下,风呼啸着掠过耳畔,避开一号赛段末端的颠簸,在米拉波弯前大力刹车,身体前倾的惯性与刹车的力道相互拉扯。
紧接着的路易莎发卡弯,狭窄得仿佛容不下车身,蒙特卡洛赌场高耸的身影如同威严的裁判,俯瞰着我们小心翼翼地辗转腾挪。
继续下坡,高速通过七号弯的右弯,离心力将身体狠狠压向座椅,还未等缓过神,又要在八号弯紧急制动。
当加大油门驶入隧道,两台考斯沃斯DFV引擎的轰鸣在封闭空间内激荡回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震耳欲聋的机械咆哮。
驶出隧道,经过九号弯,新建的减速弯并未削减我们的激情。
十号弯的急左急右组合弯考验着刹车与转向的精准配合,十一号弯快速的右左切换,我们精准避开内侧护栏,朝着塔巴克弯疾驰而去。
赛道旁,港口停泊的游艇在阳光下闪耀,奢华的气息与赛道的紧张氛围奇妙融合。
在塔巴克弯,每一位车手都在速度与危险的边缘试探,右侧的护墙近在咫尺,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这种紧张刺激延续至游泳池赛段,连续的弯道组合让人目不暇接,赛道从游泳池上方穿过,粼粼波光倒映着赛车飞驰的身影,构成摩纳哥赛道独有的浪漫与惊险。
十五号和十六号弯堪称魔鬼路段,高耸的内侧路肩与致命的外侧护墙形成死亡夹道,稍有偏差,便是车毁人亡的结局。
驶过略微向左倾斜的赛道,来到拉斯卡斯弯的急右弯,我们不约而同放慢速度,去年某位七届世界冠军在此尴尬停车的画面闪过脑海,心不由得提至嗓子眼。
避开维修区出口,在十八号弯刹车,驶过十九号弯的小弯折,终于回到主直道。
我跟随着汤米,又完整地跑了一圈,再次经过圣德沃特弯时,仿佛完成了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当我们将赛车稳稳停在赛道中央、领奖台前方,英国媒体的镜头瞬间如潮水般涌来。
闪光灯此起彼伏间,我摘下头盔,汗水早已浸湿发丝,却难掩眼中的兴奋与自豪。
与汤米、艾伦和约翰内斯一同摆好姿势拍照,分享驾驶感受时,1980年的FW07B 和1982年的FW08静静伫立在旁,它们不仅是威廉姆斯车队辉煌历史的见证者,更承载着我们复兴车队的梦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F1之飞驰人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