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那句“这锅茶,成了!”,像一阵暖风,吹散了连日笼罩在家中的阴霾。昏黄的灯光下,墨绿色的茶叶静静地躺在竹匾里,每一根紧结的条索都仿佛蕴藏着全家人的心跳。那独特的、醇和诱人的香气,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期待,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存在,充盈着小小的堂屋,甚至压过了厨房飘来的饭菜香。
“太好了!”父亲林国栋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几天来第一个真切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卸下重负的轻松,更多的是对父亲手艺的钦佩。他忍不住又凑近深深吸了一口茶香,仿佛这香气能给他带来力量和好运。
母亲周芳也眉眼舒展,一边摆着碗筷,一边笑着说:“忙了一天,值了!光是闻着这味儿,就觉得舒坦。” 她的目光扫过那匾茶叶,像是看着一件精心呵护出的艺术品,充满了成就感。
奶奶李秀英把最后一道菜——青菜豆腐汤端上桌,招呼道:“快,都洗手吃饭!天大的事也得填饱肚子再说。”
就连四岁的莉莉,也似乎被这轻松的气氛感染,围着桌子蹒跚学步,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香香!茶茶香香!”
林薇看着家人脸上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鼻尖微微发酸。这就是她重生的意义,不是吗?让这些她深爱的脸庞,少一些愁苦,多一些这样的光亮。她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心里充满了暖意,但同时也绷着一根弦。茶叶制成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明天,在于父亲如何将这份“心意”送出去,更在于那位素未谋面的领导,会如何“解读”这份心意。
晚饭的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大家饿极了,普通的青菜豆腐也吃得格外香甜。席间,话题自然围绕着这锅成功的茶叶展开。
“爸,您这手艺,真是宝刀未老!”林国栋给父亲夹了一筷子菜,由衷地说。
爷爷呷了一口自家酿的米酒,脸上泛着红光,话也多了起来:“主要还是今年的茶青好,天气也好,火候嘛……也把握得正好。”他说到最后,语气略带一丝不易察觉的沉吟,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安静吃饭的林薇。今天炒茶时孙女那句关于火候的“童言”,此刻细细回味起来,竟有几分歪打正着的精准。但他很快就把这归结为巧合,孩子鼻子灵罢了。
“国栋,这茶……你打算怎么包?”母亲周芳想得更细致些,“总不能就这么散着拿去吧?太不讲究了。”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林国栋放下筷子,面露难色。家里确实没有像样的包装。这个年代,小县城里买东西多是自带家伙什,成品包装盒是稀罕物。
“我明天早上,去供销社看看,有没有那种装白糖的厚实油纸袋?”他试探着问。
“不行不行,”爷爷立刻反对,“那油纸袋一股子味道,再好的茶也串了味!”
大家又陷入了沉思。林薇知道,包装是“体面”的第一步,也是传递“用心”的关键。她抬起小脸,用建议的语气说:“爸爸,我们用妈妈找出来的干净白纸包好不好?像包糖果那样,包得四四方方的。外面……外面再用红纸裹一层,过年贴春联剩下的红纸,喜庆!”
她的话让大人们眼睛一亮。
“这个主意好!”周芳首先赞同,“白纸干净,红纸喜庆。看着就郑重。”
奶奶也点头:“是啊,礼轻情意重,包装得用心,人家也能感觉到咱的诚意。”
林国栋想了想,也觉得这办法既节俭又体面,便定了下来:“行,就按薇薇说的办。明天早上,咱们一起包。”
夜色渐深。林薇和妹妹睡下后,堂屋的灯还亮着。
林国栋和周芳没有立刻去睡。周芳在灯下仔细地裁剪着白纸,每一张都力求大小均匀。林国栋则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点爷爷提前称出来的、准备给他们自己品尝的茶叶,反复看着,闻着。
“芳儿,”林国栋忽然低声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你说……这茶,真的能行吗?我这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周芳停下手中的剪刀,看向丈夫。昏黄的灯光下,丈夫的眉头又习惯性地蹙着,眼神里有着明显的焦虑。她理解他的压力,这份工作是目前全家最稳定的经济来源,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他心惊胆战。
“尽人事,听天命。”周芳放下剪刀,握住丈夫的手,她的手因为常年洗洗涮涮,有些粗糙,却温暖有力,“咱爸的手艺,你是知道的。这茶,我闻着就跟以前的不一样,是真好。咱们用心做到了最好,剩下的,就看领导怎么想了。就算……就算不成,咱们也努力过了,不丢人。”
妻子的话像是一剂镇静剂,让林国栋狂跳的心稍稍平复了一些。他反手握紧妻子的手,点了点头:“嗯,你说得对。不管怎么样,都得试试。”
他顿了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给自己打气:“领导新来乍到,咱们送点自家产的、不值钱但用心的东西,表达一下尊敬和欢迎,总是没错的。应该……不会起到反效果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茶香暖八岁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生茶香暖八岁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