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伏诛的消息,如同最猛烈的旋风,在极短的时间内席卷了整个天下。带来的并非普天同庆的欢腾,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山雨欲来的死寂,以及死寂之下,各方势力更加急促的心跳与更加赤裸的野心。
阳翟,郡守府。
紧急军议连夜召开。炭盆中的火焰跳跃不定,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董卓……竟真死了!”徐逸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恍惚,这位祸乱天下数载的魔头,就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落幕,让人不免有种不真实感。
“死得好!”赵云语气铿锵,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率,“此等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陈午则更关注后续:“据长安密报,王允虽掌朝政,但举措失当,拒绝赦免李傕、郭汜等西凉将校,已激其反扑。如今西凉军残部汇聚,号称十万,围攻长安,吕布虽勇,恐难久守。”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主位的陆炎和一旁拢袖而坐、闭目养神的郭嘉身上。
陆炎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笃笃声,打破了短暂的沉默。“董卓之死,非是乱局终结,而是更大混乱的开端。诸位以为,眼下我等当如何自处?”
一名新近提拔的颍川籍武将出列,语气激昂:“将军!董卓既死,汉室蒙尘,长安危殆!将军乃汉臣,手握雄兵,何不即刻挥师西进,勤王保驾,剿灭李傕、郭汜等余孽,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
此言一出,堂内不少年轻将领面露赞同之色,跃跃欲试。匡扶汉室,这是这个时代最具号召力的大义名分。
“荒谬!”
一个清冷的声音响起,如同冷水泼入沸油。郭嘉睁开了眼睛,那双眸子在跳动的火光下,幽深得不见底。
“勤王?以何名目勤王?王允、吕布诛杀董卓,乃奉诏行事,名正言顺。李傕、郭汜作乱,围攻帝都,自是国贼。然,将军以何身份西进?”郭嘉的目光扫过那名请战的将领,语气带着一丝讥诮,“是受天子密诏?还是得王司徒钧旨?亦或是,自以为义之所在,便可提兵直叩京畿?”
一连串的反问,让请战者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郭嘉站起身,走到沙盘前,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我军此时贸然西进,在王允、吕布眼中,我等与李傕、郭汜何异?皆是觊觎朝廷权柄、趁火打劫之徒!届时,非但无法‘勤王’,反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引火烧身!”
他手指重重点在长安位置:“况且,西凉军残部虽乱,然其剽悍善战,岂是易与之辈?我军倾力西进,则颍川空虚,南有孙坚虎视,东有曹操窥伺,北有袁绍……即便他被黑山贼牵制,又岂会坐视我军壮大?此乃自毁根基,取死之道!”
一番剖析,如晨钟暮鼓,让那些被“大义”冲昏头脑的将领瞬间清醒,冷汗涔涔。
陆炎适时开口,定下调子:“奉孝所言,正是我心。勤王之举,看似大义凛然,实则陷阱重重。眼下,我等当恪守臣节,静观其变。”
他看向郭嘉:“然,静观非是坐以待毙。奉孝以为,该如何‘观’?”
郭嘉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智珠在握的笑容:“将军明见。我等不西进,却可‘声援’。可即刻起草檄文,以将军之名,昭告天下,严厉声讨李傕、郭汜作乱犯上之罪,表明我军枕戈待旦,只待朝廷(王允)号令,便可挥师西向,剿灭国贼!同时,将此檄文,快马送至长安,呈报王允。”
“妙啊!”徐逸眼睛一亮,“此举既占据大义名分,表明将军心向汉室,又可避免实际出兵的风险,更能借此与王允、吕布搭上关系,窥探朝廷动向!”
“正是。”郭嘉点头,“此其一。其二,密切关注关东诸侯动向。袁绍、曹操,乃至袁术、刘表,对此事反应如何?谁会真正出兵?谁会按兵不动?谁会借机扩张?此乃洞察诸雄野心、判断未来敌友之良机。”
“其三,”郭嘉目光转向南方,“亦是重中之重。董卓死,天下格局重塑,南面那位‘江东猛虎’,绝不会甘于寂寞。他若动,目标会是何处?是趁乱夺取南阳全境?还是……北上汝南,甚至直扑我颍川?”
最后一点,让堂内气氛再次紧张起来。孙坚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陆炎沉吟片刻,果断下令:
“即刻依奉孝之策,起草讨逆檄文,遍传各州郡,并专人送往长安!”
“陈午,加派所有能动用的斥候,重点监视:一,长安战局;二,曹操、袁绍动向;三,孙坚所部一切异动!我要知道孙坚军每一支队伍的调动,每一天的粮草消耗!”
“子龙,各军保持战备,尤其是汝水沿线防务,需进一步加强,多设烽燧哨卡,枕戈待旦!”
“徐逸、枣祗,内政之事,加速推进,秋收在即,绝不能出任何纰漏!同时,加大募兵力度,严格训练!”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陆炎集团如同精密的仪器,围绕着“静观其变,暗中蓄力”的核心策略,高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