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的冬季,在一片肃杀与暗流中降临颍川。孙坚意外陨落的消息,如同投入本就波澜四起的天下棋局中的又一块巨石,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四面八方扩散。而稳坐颍川,正处于制度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陆炎集团,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新的风暴眼之中。
阳翟,镇东将军府。
军事会议的气氛凝重如铁。巨大的沙盘上,代表各方势力的旗帜犬牙交错,尤以东部兖州方向曹操的黑色旗帜与南部汝南方向袁术(及残留孙氏势力)的紫色旗帜最为刺眼。
陈午立于沙盘前,声音沉稳地汇报着最新情报:“主公,军师,诸位。孙坚战死后,其部众分裂。长子孙策,携其父旧部程普、黄盖、韩当等,及部分兵马,已护送灵柩东归丹阳,意图依附其舅父吴景,另起炉灶。而其侄孙贲,则率领剩余约半数兵力,退守汝南南部平舆、上蔡一带,名义上仍遵从袁术号令,但据察,其与袁术留守大将桥蕤,关系颇为微妙,似有拥兵自重之意。”
他顿了顿,指向沙盘上汝南与颍川交界处:“此外,曹操麾下大将曹仁,已率五千精兵,进驻陈留郡与我颍川接壤的扶沟一带,修筑营垒,操练不辍,其意图不明。而冀州袁绍,在得知孙坚死讯后,已秘密派遣使者前往寿春,与袁术接触,内容不详,但恐对我不利。”
局势瞬间变得复杂起来。南面的威胁因孙坚之死而暂时缓解,但潜在的矛盾(孙贲部)依然存在;东面的曹操则咄咄逼人;更令人担忧的是,北方的袁绍与南方的袁术这对貌合神离的兄弟,似乎有联手对付他这个新兴势力的迹象。
赵云剑眉紧锁:“曹仁陈兵边境,其心可诛!末将请命,率一军前往边境,与其对峙,绝不能示弱!”
徐逸则面露忧色:“将军,军师,袁绍、袁术若真联手,南北夹击,我军将陷入极度被动。是否……可遣使与曹操暂时修好,哪怕虚与委蛇,以分化其势?”
荀谌沉吟道:“孙贲新丧其叔,部众惶惶,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抚慰,试探其心意,若能使其保持中立,甚至暗中归附,则南线压力可解大半。”
众人议论纷纷,目光最终都投向了主位上面沉如水、以及他身旁那位始终闭目养神,仿佛置身事外的青衫谋士。
陆炎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郭嘉:“奉孝,你以为如何?”
郭嘉缓缓睁开眼,那双眸子清亮如寒星,没有丝毫迷茫。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踱步到沙盘前,手指先轻轻拂过代表曹仁部队的黑色小旗,又划过汝南南部孙贲的防区,最后在代表袁绍和袁术势力的旗帜上空虚点一下。
“曹孟德用兵,向来谋定后动。曹仁此时陈兵,非为即刻开战,实为试探与牵制。”郭嘉声音不高,却带着洞穿人心的力量,“他欲看我等对孙坚之死的反应,看我内部是否稳固,更想借此机会,试探我军战力与决心,为其下一步经略兖州、乃至图谋豫州,搜集情报,占据先手。”
“至于袁本初与袁公路……”郭嘉嘴角泛起一丝讥诮,“此二人,外示亲和,内实猜忌。袁绍欲借袁术之手削弱我等,或引我等与袁术相争,他好坐收渔利。而袁术,骄狂自大,孙坚一死,其如失一臂,正需立威以震慑内部,我等这‘近在咫尺’的颍川,便是他最好的目标。二人联手?或许有其意,然各怀鬼胎,绝难同心。袁绍使者南下,更多是恐吓与离间,而非真正要南北对进。”
一番剖析,如同利剑剥开迷雾,将各方势力最真实的意图暴露在众人面前。
“故而,”郭嘉总结道,“当前局面,看似危如累卵,实则机遇暗藏。关键在于,我辈能否稳住阵脚,精准落子。”
他转向陆炎,拱手道:“嘉有三策,可应对当前局面。”
“第一策,对曹操——以硬碰硬,示强于外。”郭嘉目光锐利,“子龙将军可率第一、第二营,移驻颍川东部鄢陵、临颍一线,与曹仁隔河(颍水)对峙。不必主动挑衅,但需日日操演,旌旗招展,军容务求严整雄壮。同时,多派斥候,渗透其境,捕捉其巡逻小队,若有机会,可‘误伤’其斥候,缴获其军械。要让曹仁,让曹操清楚地看到,我偃师之军,绝非畏战之师,若敢犯境,必遭迎头痛击!此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唯有展示出不惜一战的决心与实力,方能打消其侥幸之心,迫其不敢轻举妄动。”
赵云闻言,眼中战意勃发:“末将领命!必让那曹子孝,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二策,对汝南——刚柔并济,釜底抽薪。”郭嘉的手指落在孙贲的防区,“孙贲新败(定颍之败)不久,又遭新丧,其部人心浮动,正是分化瓦解之良机。可双管齐下。明面上,由主公亲自修书,遣一稳重使者,携带厚礼,前往平舆吊唁孙坚,言辞恳切,对其定颍之败表示‘遗憾’,对孙坚之死表示‘痛惜’,并暗示,若其愿弃暗投明(离开袁术),我颍川愿为其提供庇护,钱粮军械,皆可商议。此乃柔的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