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一役,陆炎单骑踏阵、阵斩桥蕤、迫降近万敌军的消息,如同最猛烈的冲击波,以远超战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中原乃至江淮大地。其带来的震撼与影响,远非一场简单的军事胜利可以概括。它彻底重塑了周边各方势力对陆炎集团的认知,从“一个需要警惕的割据军阀”骤然提升到了“一个拥有非人武力统帅的、极度危险的庞然大物”。
汝南郡,平舆城。
这座原本由桥蕤负隅顽抗的郡治,在得知桥蕤授首、主力覆灭的消息后,残存的守军几乎未做任何像样的抵抗,便在留守副将的带领下,开城向兵临城下的孙贲投降。至此,汝南全境,除了最南部少数几个县尚在观望或由袁术心腹控制外,已尽数落入陆炎掌控之中。
陆炎并未在长坂坡过多停留,将收拢降卒、清理战场的后续事宜交给赵云后,便带着百名“影卫”径直来到了平舆。当他策马进入这座豫州重镇时,感受到的是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氛围。街道两旁跪伏的官吏、士卒乃至百姓,眼神中除了敬畏,更掺杂着一种近乎看待神只般的恐惧与狂热。
将军府内,原属于桥蕤的奢华装饰已被撤换,取而代之的是颍川带来的简朴与肃穆。陆炎端坐主位,下方是风尘仆仆赶回的赵云、意气风发的孙贲,以及通过快马与阳翟保持联系的郭嘉(信使)、徐逸(部分随军吏员)等人。
“主公神威盖世,经此一役,汝南传檄可定,淮南亦当震动!”孙贲率先开口,语气中充满了兴奋与与有荣焉。他如今是真心归附,陆炎的强大,让他看到了远比在袁术麾下更光明的未来。
赵云则更关注实务:“主公,降卒数量庞大,近万人,虽已解除武装,然如何安置,还需尽快定夺。其中多有原孙坚将军旧部,与伯阳将军麾下或有渊源。”他看向孙贲。
孙贲立刻表态:“末将愿协助整编,必使其效忠主公,绝无二心!”他深知这是进一步取得信任和巩固地位的机会。
陆炎点了点头,目光看向代表郭嘉的信使:“奉孝有何建议?”
信使躬身,呈上郭嘉的密信。陆炎展开,郭嘉那特有的、带着一丝慵懒却又字字千钧的字迹映入眼帘:
“主公雷霆一击,威加海内,此乃定鼎之势。然,刚不可久,威需以德辅。于内,当速定汝南,以安人心;于外,宜示强于袁术,迫其求和。”
具体方略如下:
“其一,整军经武,消化降卒。降卒不可尽信,亦不可不用。可择优汰弱,精选五千悍勇,与伯阳将军原部混编,仍号‘汝南营’,由伯阳统领,子龙派骨干军官入驻,严加操练,以观后效。余者,或补入郡国兵,或发放路费遣散归农,或编入屯田队伍,分而化之,免生肘腋之患。”
“其二,速派干吏,接管郡县。以元直(徐逸)为主,友若(荀谌)选派颍川士子为辅,火速接管汝南各郡县政务,清点府库,安抚流亡,推行我颍川新政(田亩令、减赋等),务使汝南士民,速享主公仁政之利,则民心可附。”
“其三,挟大胜之威,迫袁术低头。主公可亲笔修书与袁术,言辞可稍显‘倨傲’,历数其纵容桥蕤犯境、致使生灵涂炭之过,并‘告知’其,汝南已平,我军陈兵边境,念及旧情(指之前虚与委蛇),暂不南下。然,要求其立刻召回其在汝南南部残存势力,并赔偿我军钱粮损失,公开致歉。若其不从……则暗示,我军不介意‘应邀’南下,为淮南百姓‘清君侧’!”
郭嘉的计策,一如既往的老辣。既迅速巩固内部果实,又利用军事胜利带来的巨大心理威慑,在外交上极限施压,争取最大利益。
陆炎当即拍板:“便依奉孝之策!伯阳,整编降卒之事,由你与子龙协同办理,务必稳妥!”
“元直,接管汝南政务,刻不容缓!所需人员、钱粮,皆可从颍川调拨,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汝南恢复秩序,见到新政实效!”
“至于袁公路……”陆炎眼中寒光一闪,“我亲自给他写信!文渊(陈午),将桥蕤的首级,用石灰处理好,连同我的信,一并给袁术送去!”
“诺!”众人领命,各自忙碌起来。
镇东将军府的意志,再次高效地转化为行动。
汝南境内的抵抗力量随着桥蕤的死亡和陆炎的神威传闻而迅速冰消瓦解。徐逸带着大批颍川培养的吏员,如同梳子一般梳理着汝南各郡县,清丈田亩,登记户籍,减免赋税,发放种子农具,一系列举措迅速安定了因战乱而惶惶的人心。许多原本对陆炎持观望甚至敌视态度的本地士族豪强,在绝对的武力威慑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新政保护了他们的部分利益,同时打击了更底层的豪强,某种程度上缓和了矛盾)面前,也纷纷转变态度,表示归附。
而对降卒的整编也进行得颇为顺利。在赵云派出的精锐军官监督和孙贲的配合下,汰弱留强,打散重组,严明军纪,辅以优于袁术军的粮饷待遇,很快便将这支数量庞大的降军初步消化,反而增强了陆炎集团的军事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