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陆炎那封措辞强硬、甚至带着羞辱意味的信,以及那颗用木匣装盛的、面目狰狞的桥蕤首级,被快马加鞭送到了寿春,摆在了袁术的面前。
寿春,伪仲氏皇帝(此时袁术尚未正式称帝,但已显露僭越之心)的宫殿内。
袁术看着那颗曾经的心腹爱将的头颅,再看完陆炎那封毫不留情、将他斥责得体无完肤的信笺,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猛地将信撕得粉碎,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案几!
“狂徒!陆炎小儿!安敢如此辱我!!”袁术的咆哮声在殿内回荡,周围的宦官宫女吓得匍匐在地,瑟瑟发抖。
殿下的谋士杨弘、大将张勋等人,亦是面色难看,却又带着深深的忧虑。
“陛下息怒!”杨弘硬着头皮劝道,“陆炎新得大胜,气势正盛,其兵锋之锐,恐非虚言。如今其尽占汝南,与我淮南仅一淮水之隔,若其真挥师南下……”
“难道朕就怕了他不成!”袁术怒不可遏,“朕有带甲数十万,淮南富庶,岂是他一介边鄙武夫可比!点兵!朕要御驾亲征,与那陆炎决一死战!”
“陛下不可!”张勋急忙劝阻,“陆炎勇武,非人力可敌。长坂坡之事,已传遍天下,军中将士闻其名而色变,士气低落。此时与之决战,实非良机。且……且江东孙策那小子,借兵离去后,屡战屡胜,已成气候,对我淮南亦虎视眈眈。若我军主力北调,孙策趁机来袭,如之奈何?”
提到孙策,袁术更是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孙策以传国玉玺为质,借走兵马后,果然如同龙归大海,在江东搅得天翻地覆,连败刘繇、严白虎,势不可挡,俨然已不把他这个“旧主”放在眼里。后方不稳,前方又有陆炎这等煞神,袁术顿时感到一阵心力交瘁。
谋士阎象也趁机进言:“陛下,陆炎信中所言,虽则无礼,然其意仍在索取钱粮,并未即刻南侵。不若……暂忍一时之气,许其些小钱粮,使其退兵。待我内部稳固,孙策平定,再与那陆炎计较不迟。”
袁术胸膛剧烈起伏,他何曾受过这等窝囊气?但现实的困境让他不得不低头。陆炎的武力威慑是实实在在的,孙策的背叛更是插在他心头的一把刀。若真两面开战,他毫无胜算。
最终,在现实的压力和谋士的劝说下,袁术强忍下这奇耻大辱,悻悻地同意了陆炎的部分要求。他下令召回汝南南部残存的少量部队,并派出使者,携带一批金银绢帛,前往平舆“犒军”,名义上是补偿,实为求和,并在回信中语气软化,承认了自己“御下不严”,希望双方“永结盟好”。
消息传出,天下再次哗然!
四世三公、一向眼高于顶的袁术,竟然在陆炎的武力威慑下,选择了退让和妥协!这无疑向全天下宣告,陆炎集团已然崛起为足以与袁绍、曹操、袁术等老牌诸侯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威慑力的强大势力!
平舆,将军府。
陆炎看着袁术送来的“犒军”物资和那封语气恭顺了许多的回信,脸上并无太多喜色。他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妥协,袁术绝不会甘心,双方的矛盾并未解决。
“奉孝,袁术虽退,然其心不死。接下来,我等当如何?”陆炎问道。
郭嘉的回信很快送达:“主公,袁术色厉内荏,经此一吓,短期内不敢北顾。然其僭越之心已显,内部矛盾丛生,败亡之兆已现。我军当前要务,乃巩固豫州,西联刘表,北拒曹操,静待中原之变。”
“曹操顿兵彭城,陶谦覆灭在即。待曹操吞并徐州大部,其实力必将再上一层楼。届时,中原格局,将演变为北袁(绍)、东曹(操)、南主(公,指陆炎)三足鼎立之势。袁绍与公孙瓒之争即将见分晓,曹操与袁绍,必有一战!我军需趁此间隙,全力消化豫州,积草屯粮,练兵选将,广纳贤才。待二虎相争,两败俱伤之际,便是我等龙腾中原,定鼎天下之时!”
陆炎放下密信,走到窗边,眺望着南方淮水方向,又转向东方徐州的烽火,最后望向北方广袤的中原腹地。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