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惊世三策,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平静)的豫州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权力核心。军师中郎将的任命以最快的速度通传各级,不出意外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个年仅二十、形貌丑陋、且以狂悖方式晋身的年轻人,骤然跻身决策核心,与郭嘉、荀谌并列,质疑与不满之声在暗地里窃窃私语。
然而,这一切杂音,都在陆炎绝对权威的压制和郭、荀二人明确的支持下,被强行按了下去。庞统本人,则似乎完全不在意这些背后的议论,一头扎进了陆炎赋予他的重任之中。
招贤馆在平舆城中心原是一处豪商宅邸的基础上迅速改建成立,庞统亲自题写匾额,字迹狂放不羁,一如其人。开馆当日,他并未举行什么盛大仪式,而是直接颁布了由陆炎用印的《求贤令》,言辞恳切,明确表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无论出身寒微还是名门之后,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馆自陈,经考核后量才录用。同时,他拉着荀谌,连日拜访颍川荀氏、陈氏、钟氏等大族,姿态放得颇低,与当日面刺陆炎时的狂傲判若两人,言谈间既尊重士族传统,又巧妙地为陆炎的各项政策辩护,更许以子弟出仕的实利。
这番软硬兼施、既打又拉的手段,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颍川中等士族子弟开始试探性地接触招贤馆,而荀谌的族侄荀衍(字休若)、陈群之弟陈忠等年轻才俊,也终于在家族默许下,接受了征辟,出任郡县佐吏。虽然顶尖大才如陈群、钟繇仍未表态,但僵硬的士林坚冰,确实被庞统这柄不拘一格的利锥,凿开了一道裂缝。
与此同时,针对北方的“远交”之策也迅速启动。庞统亲自执笔,以陆炎的口吻撰写了一封辞藻华丽、极尽恭维之能事的信笺,盛赞袁绍“四世三公,德隆望重,廓清河北,功盖寰宇”,并隐晦表示豫州地小民疲,愿“仰冀州之鼻息,为北疆之藩篱”,共同防范“兖州曹孟德之鹰顾狼视”。使者携重礼(包括部分从夏侯渊处缴获的精良铠甲)快马北上邺城。
这一系列动作,自然瞒不过各方探子。
兖州,昌邑。
曹操拿着细作抄录的豫州《求贤令》以及庞统出使河北的密报,面色阴沉如水。他将绢布重重拍在案几上,冷笑一声:“陆文韬(陆炎字,假设字文韬)!倒是好手段!前有郭奉孝鬼才,今又得庞士元狂生,这招贤令,直指吾之软肋!”
他麾下首席谋士荀彧(字文若)侍立一旁,面容清癯,眼神沉静,缓缓道:“明公,陆炎此举,意在稳固内部,结连袁绍,以抗我军。其心不小。庞统之才,确非虚士,此‘远交近攻’之策,深得纵横家精髓。”
“文若,依你之见,我等当如何应对?”曹操看向自己最为倚重的王佐之才。
荀彧略一沉吟,道:“袁本初性多疑而好谋无断,陆炎示弱,其或喜之,然未必深信。明公可亦遣使河北,陈说陆炎之威胁,强调其与公孙瓒旧部之潜在勾连(尽管并无实据),并重申曹、袁联盟之谊。同时,对豫州方向,暂缓大规模军事调动,以示无害,麻痹其心。我军当务之急,仍是剿灭境内流窜的黄巾余孽,稳固兖州,积攒粮草。待秋收之后,再看时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彧所虑者,非仅陆炎。徐州陶谦,年老昏聩,其子不肖,内部丹阳兵与徐州士族矛盾日深。若陆炎在豫州站稳脚跟,其兵锋下一步,恐非西向,而是东指徐州。届时,我军将腹背受敌。”
曹操眼神一厉:“徐州……陶恭祖老匹夫,昔日纵容部下杀我父仇,尚未清算!若陆炎敢觊觎徐州,吾必亲提大军,与他决一死战!”
豫州,平舆。
派往南阳张绣处的使者也带回了消息。张绣与其谋士贾诩,对陆炎的结盟提议表现出了谨慎的兴趣。贾诩老谋深算,并未明确表态,但同意开放部分边境贸易,并默许了双方情报的有限共享。这对于陆炎而言,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少在南线,暂时缓解了来自刘表方向的压力。
这一日,陆炎召集核心文武,于将军府密室议事。郭嘉、庞统、荀谌、赵云、徐逸、陈午皆在。
“士元北连袁绍,西结张绣,初见成效。招贤馆亦渐入正轨。”陆炎首先肯定了庞统的功劳,随即话锋一转,“然,曹孟德非是坐以待毙之人,据报,其使者亦已前往邺城。而我军‘先南后北’之策,核心在于袁术。友若,淮南方面,近日有何动向?”
荀谌负责情报汇总与分析,闻言出列:“回主公,袁术自得传国玉玺后,骄横日盛。其麾下首席大将纪灵,正于寿春大肆招兵买马,打造舰船,有顺淮水东下,攻掠广陵、下邳之意。同时,其与荆州刘表因南阳归属,摩擦不断。其僭越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庞统立刻接口,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主公,此乃天赐良机!袁术倒行逆施,天下共愤。我军可正式遣使,联络曹操、刘表,乃至徐州陶谦,共议讨伐袁术之事!即便不能联军,亦需让他们默许,或至少不干涉我军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