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中央空调早在午夜时分就停了运转,金属出风口的栅格还残留着白天的余温,此刻却像沉默的旧物,静立在墙角。后半夜的风裹着初夏特有的凉,从半开的玻璃窗钻进来,先是拂过窗边堆叠的杂志样刊——那些印着精致封面的册子,此刻没了白日的光鲜,只在风里轻轻抖着页角,像谁在黑暗里悄悄翻书,动作轻得怕惊扰了夜的静。风里混着楼下梧桐叶的气息,是刚被露水浸过的鲜绿味道,还裹着远处24小时便利店冷柜的微弱嗡鸣,那细碎的声响像根轻弦,把深夜的寂静衬得更清透,也更绵长。
一尘把浅灰色的薄外套搭在椅背上,衣料上还留着他身上的体温,袖口处沾着块浅褐色的咖啡渍——是傍晚赶选题会时,他急着拿文件,不小心将刚买的美式洒在上面的。那渍痕边缘已经干了,像朵小小的墨花,印在浅灰的布料上,倒添了点生活的细碎感。他指尖在键盘上顿了顿,指腹轻轻蹭过回车键边缘的磨痕,那是八年来无数次敲击留下的印记,触感粗糙却熟悉,像老朋友的手掌。屏幕上亮着下期杂志的专题稿文档,标题已经改到第三版:《28天逆袭:普通人如何靠“自律”活成范本》。宋体加粗的黑色字体在冷白的光里显得有些刺眼,像无数双盯着“成功”的眼睛,密密麻麻地落在纸面上,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
旁边的批注栏里,副主编林姐的头像还亮着,绿色的在线提示像颗悬在屏幕角落的小信号灯,提醒着他此刻并非只有自己在熬夜。她十分钟前刚发来消息,文字带着职场多年练出的干练:“标题再抓眼球点,比如加个‘爆改’?现在读者就吃这套,‘逆袭’太温和了,要让他们一眼扫到就觉得‘我能行’,觉得这篇文章能救他们的生活。”末尾还附了个黄色的加油表情,可那圆圆的笑脸在深夜的屏幕上,却透着点公式化的疏离,像超市货架上包装好的零食,好看却少了点温度。
一尘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腹按在眉心处,能清晰感受到血管轻轻的跳动,像藏在皮肤下的小鼓,敲得人有些烦躁。他端起桌角的冷摩卡,透明的玻璃杯中,深褐色的液体早已没了热气,杯壁凝着的水珠顺着杯身缓缓滑下来,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浅褐的湿痕,像滴没来得及擦的眼泪,慢慢洇进木质的纹路里。他抿了口,咖啡的苦味混着奶泡的腻在舌尖散开,没有了热饮时的醇厚,只剩冰冷的涩,像把白天的疲惫都冻在了喉咙里。杯底的摩卡渍结了层薄壳,用勺子轻轻一碰就碎,脆得像他此刻的状态——从傍晚六点改到凌晨三点,眼睛盯着“流量密码”“用户痛点”“情绪夹值”这些反复出现的词太久,连眨眼都带着酸涩,视野里偶尔会晃过几缕虚影,像老相机镜头里失焦的光斑,忽明忽暗。
办公区只剩他这盏工位灯亮着,暖黄色的光圈在深色的办公桌上铺开,圈出一方小小的、属于他的天地。电脑屏幕的光透过空荡的邻座,映在对面的隔板上,那里还留着实习生小夏白天没带走的多肉盆栽——一盆叶片肥厚的“玉露”,浅绿色的叶片上裹着层淡淡的白霜,在暗光里泛着温润的淡绿,像颗藏在夜里的小月亮,安静地守着自己的一方角落。远处靠墙的文件柜上,去年杂志销量破百万时得的水晶奖杯正泛着冷而亮的光,杯身菱形的切面将灯光折射成细碎的星子,落在地面上。杯底刻着的“引领都市生活美学”几个字,在光影里忽明忽暗,像句被遗忘在时光里的承诺,明明还在,却少了当初的分量。
“生活美学”?一尘忽然低声念了句,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轻轻回荡,又很快被风卷着从窗户飘出去,没了踪影。他想起下午拆读者来信时,有个牛皮纸信封特别扎眼——那信封边缘磨得毛了边,像是被人在口袋里揣了很久,反复摩挲过,连牛皮纸的纤维都露了出来。邮票歪歪扭扭地贴在右上角,还沾着点细小的棉絮,一看就是从偏远的小县城寄来的,走了好几天的路才到这里。当时他忙着开选题会,手里攥着一叠待审的策划案,便随手把那堆信塞进了抽屉,此刻指尖碰到冷摩卡的凉意,倒突然想翻出来看看,想知道那封磨了边的信封里,藏着怎样的心事。
他拉开抽屉,里面堆着半摞没拆的信,大多装在精致的信封里——有的印着浅粉的樱花纹,有的是皮质的暗纹款,还有的信纸上印着连锁咖啡馆或独立书店的LOGO,字里行间透着对“精致生活”的向往。他一封封翻,内容大多是“如何提升衣品,才能在通勤时被同事夸”“推荐几个小众旅行地,想在年假时拍点不一样的朋友圈”“职场新人怎么快速融入团队,不想每天都像个透明人”,那些文字像杂志里排版整齐的图文,漂亮、工整,却少了点烟火气,少了点真实的苦与难。唯独那封毛边信封压在最底下,摸起来糙糙的,像握着块晒干的棉麻布料,带着点土地的踏实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尘之光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尘之光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