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还早,正是上班时间,路上不少人骑着自行车叮铃铃路过。
沈袅坐上公交前往京市最大的商店——红星商店。
她兜里揣着三千块钱和一千的票据,进入商场就开始猛买,火柴蜡烛肥皂雪花膏牙膏牙刷、布料布鞋胶鞋棉花毛巾,手电筒电池收音机缝纫机手表暖水瓶搪瓷盆搪瓷水杯,几乎是觉得可能会用上的,全都买了一遍。
接着又去买了散装酱油醋白酒芝麻酱黄酱等调味品,各装五壶十斤装被她送进空间,当然还有盐白糖食用油,各种水果罐头麦乳精之类的也购置了不少,还意外发现了几十罐红烧肉罐头。
或许是京市物资并不是很缺乏,这批罐头价格又不便宜,没多少人买。沈袅直接全收入囊中,一罐不留。
将这些东西送进空间的功夫,她还特意看了之前放进去的包子,一直处于温热状态,说明空间具有保鲜功能,可以囤米面粮油肉不说,还能去国营饭店买一批饭菜放在空间里。
担心自己买太多被人怀疑,她又辗转了几家商店购置,将空间一角塞得满满当当。
从商店出来,沈袅又前往京市郊区最大的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主要由郊区农民售卖自家农产品,一般不需要票,只是要价偏高。
这年头钱很值钱,沈袅在商店买了那么多物品,也才花了六百多块钱和两百多的票。
进入农贸市场,大米小米绿豆红豆黑豆黄豆土豆,只要是看得见的粮食,全都买了。又买空了市场里卖鸡鸭的摊位,虽然有人打听她买这么多做什么,沈袅只说家里有喜事。
联系了有养猪养牛的村子,定了两头猪一头牛。京市离蒙城近,农贸市场还有蒙城来的人卖羊,沈袅又买了四头羊,所有肉类都按照她的要求拆好分装,送到她指定的地方,等人走远,她才收进空间。
空间里物资足够她一个人用两到三年,虽然崖城物资少,不代表完全没物资,既然以后要在那边生活,总不能啥也不买,空间里物资只是实在买不到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并不完全靠这些生活。
物资囤够了,一天时间也过了大半,沈袅又坐上公交车将那个包子吃完,摇摇晃晃到达一处周边全是小洋楼的地方。
原主的家就在这里,她父母过世后,大伯一家打着照顾原主的名义住了进来。原主父母的房间被大伯伯母占了,她的房间给了堂哥,沈苏住上了次卧,而原主,则搬到楼下保姆间居住。
仅仅两年,大伯从一名小小科员升级成科长,伯母从煤球厂工人变成后勤组组长。原本没有工作堂哥有了一份国营商店采购员的工作,就连沈苏,都从街道卫生所进入市第三医院。
同时,这栋小楼博古架以及书房放着的各种古玩玉器则完全消失不见。
这会其他人都还没下班,沈袅进了原主房间。屋里逼仄狭窄,只有一张单人床和一张桌子和一个手提箱,里面装着原主的几件衣裳。
原主父母没离世之前,日子过得很幸福,父疼母爱,不缺钱花,只是这种日子停在了两年前。
好就好在原主那会正读高一,成绩还特别好,大伯怕突然让她不读书会受非议,就让她念完了高中。但高考当天原主突然拉肚子,没能完成考试。
桌上桌下堆满了书,桌面上还有一本红宝书和几个伟人像章。这年头看红宝书佩戴伟人像章是一种潮流,原主作为去年才毕业的学生也不例外。
沈袅将这些书和手提箱都收进空间,出来后又去了沈大伯他们住的房间,到衣柜里抠出一个跟衣柜完全融为一体的盒子。
原主外婆家当年在海城是响当当的富商,为抗战捐出大部分家产,剩下一部分则随原主母亲出国留学时送出海外。
原主单纯善良没错,可她不傻,沈大伯等人探过不少次她的口风,都没吐露半个字。
沈袅打开盒子,里面除了二十来根小黄鱼,就是一叠房契和各种凭证。据原主母亲说,当年她出国留学,有最起码三十多个箱子跟着她一块出国。
书里也写过,原主和吴承祖一家下放之前,她悄悄拿了几根小黄鱼藏在鞋底,也是靠这几根小黄鱼,他们的下放生活才不至于特别辛苦。
改开后原主和吴承祖去了趟国外,拿着凭证收回了好几个庄园,又去国际银行取回存放的箱子,足足有五个箱子全是小黄鱼,另外二十几个箱子不是各种珍奇首饰就是古玩奇珍,要不就是古代大家做的书画或者典籍。
沈苏以为吴承祖是靠自己做生意成为首富,可成为首富哪有那么容易,还不是靠原主提供启动资金,又用这些古玩奇珍替他走通关系。
收好小黄鱼和凭证沈袅将盒子重新塞回去,要关柜门的时候却意外碰掉一件衣服,一个黑漆木盒就放在下面。
沈袅一眼认出这是原主父母以前放工资的盒子,她父母每月领了钱会随手放进这个盒子,摆在房间门口,原主要用钱的时候可以随时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新婚被换嫁?我带空间随军笑开花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新婚被换嫁?我带空间随军笑开花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