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秋雨过后,天气渐渐转凉,山林里的树叶染上了金黄和火红,风一吹,便簌簌落下,铺满山路。眼看冬日就要来临,清风观也开始忙着储备过冬的物资。
玄尘道长找出了观里的几件旧棉衣,缝缝补补,准备过冬穿。李渔则承担起了储备食物的任务。他每天除了修炼,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钓鱼、采野菜,还去后山挖了不少红薯和土豆,晾晒成干,储存起来。
这天上午,李渔正在院子里翻晒红薯干,林婉儿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进来,篮子里装着几块厚实的布料。
“李渔哥,玄尘道长。”林婉儿乖巧地打招呼。
“婉儿来了。”玄尘道长放下手里的针线,笑着回应。
“婉儿,你这是……”李渔擦了擦手,有些好奇地看着竹篮里的布料。
“我娘说快冬天了,看你们的棉衣都旧了,就让我送几块布料过来,给你们做件新棉衣。”林婉儿把布料拿出来,“这是我爹上次卖了兽皮换的,很厚实,冬天穿暖和。”
李渔看着那些布料,有深蓝色和灰色的,质地确实不错,心里一阵感动:“又让阿姨破费了,太谢谢你们了。”
“不客气,我们是邻居嘛。”林婉儿笑着说,“我娘说让我帮着一起做,人多快一点。”
“那太好了,我正愁不会做针线活呢。”李渔松了口气,他钓鱼、做饭还行,做衣服实在不在行。
玄尘道长也笑道:“那就麻烦婉儿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婉儿一有空就来清风观,和玄尘道长一起做棉衣。玄尘道长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就负责裁剪布料,林婉儿则心灵手巧,飞针走线,很快就把李渔的一件棉衣缝得差不多了。
李渔在一旁看着,心里暖暖的。他一边帮着递针线、剪线头,一边和她们聊天,院子里时不时传出笑声,冲淡了秋日的萧瑟。
“李渔哥,你看这件怎么样?”林婉儿举起缝好的棉衣,在李渔身上比划了一下。
棉衣是深蓝色的,针脚细密,虽然样式简单,却很厚实。李渔穿上试了试,大小正合适,暖和极了。
“太合适了,谢谢你婉儿。”
“好看吧?这是我特意照着你的尺寸做的。”林婉儿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除了做棉衣,李渔还在为过冬的柴火发愁。清风观虽然有几棵枯树,但远远不够整个冬天烧的。他打算去后山砍些柴火回来,可后山有些地方地势陡峭,搬运柴火很不方便。
“师父,我想去后山砍些柴火,您看行吗?”李渔问道。
玄尘道长想了想,说:“去吧,注意安全,别去太远的地方。实在搬不动就少砍点,别逞强。”
“知道了师父。”
第二天一早,李渔带上斧头和绳子,去了后山。他运转轻身术,在山林间穿梭,寻找合适的枯树。很快,他就发现了一棵碗口粗的枯树,用斧头砍倒,劈成小段,捆成一捆。
这捆柴火足有百十来斤,以前他肯定搬不动,但现在有了引气二层的修为,加上轻身术的辅助,虽然有些吃力,却也能勉强搬动。
他正准备往回走,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哎哟”一声,像是有人摔倒了。李渔心里一动,循着声音走了过去。
只见一个背着柴篓的老汉正坐在地上,捂着脚踝,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旁边还散落着几根柴火。李渔认出他是村里的王老汉,平时靠砍柴卖钱为生。
“王大爷,您怎么了?”李渔连忙上前问道。
王老汉看到李渔,苦着脸说:“小清啊,我刚才砍柴火时不小心踩空了,脚踝扭了,动不了了。”
李渔蹲下身,查看了一下王老汉的脚踝,已经肿了起来。“大爷,您别动,我先扶您起来,送您回去。”
他先把王老汉的柴篓背起来,又小心翼翼地扶起王老汉,让他搭着自己的肩膀,慢慢往村里走。王老汉的家在村东头,离这里还有段距离,李渔怕他累着,走得很慢。
“小清啊,真是麻烦你了。”王老汉有些过意不去,“我这把老骨头,没用了。”
“大爷您别这么说,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李渔笑着说,“您以后砍柴小心点,别去太陡的地方。”
“哎,知道了。”
把王老汉送回家,他家人感激不尽,非要留李渔吃饭,李渔婉言谢绝了,背着王老汉的柴篓,又回了后山,把自己砍的那捆柴火也背了回来。
回到清风观时,天色已经擦黑。李渔把柴火卸下来,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很踏实。
玄尘道长看到他背了两捆柴火回来,有些惊讶:“怎么砍了这么多?”
李渔把遇到王老汉的事说了说,玄尘道长点点头:“做得好。不过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别太累了。”
“我没事,师父。”
接下来的日子,李渔又去了几趟后山,砍了不少柴火,堆在观门口,像一座小山。他还把之前钓的鱼晒成了鱼干,和红薯干、土豆干一起,装在几个大缸里,满满当当的,足够师徒俩过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钓渔佬之修仙卷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钓渔佬之修仙卷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