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板闻言,有些意外地看了林凡一眼:“海藻?你怎么问起这个?那玩意儿利润可比不上你这些硬货。咱们这边好像真没成规模的,听说北边几个镇有人零星种点,主要是自家吃或者喂鲍鱼。怎么,你小子又想搞什么新花样?”
他现在对林凡的“爱折腾”已经有所了解,只觉得这年轻人脑子活络,肯钻研。
林凡早就想好了说辞,笑道:“没啥,就是最近看书,提到有些海藻对改善水质有点好处。我就想着,要是能在经常赶海的那片礁石区移点过去,说不定以后那地方的贝类能长得更肥点呢?纯属瞎琢磨,试试看。”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符合一个“爱琢磨的渔民”的人设。
赵老板听了哈哈一笑:“你们年轻人就是想法多!行,我帮你打听打听。要是找到了,给你弄点种苗应该没问题。”
“那太谢谢赵叔了!”林凡连忙道谢。
离开码头,林凡又去了镇上的新华书店。
他在农业科技和海洋水产的书架前翻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本薄薄的《经济海藻栽培技术初探》,如获至宝地买了下来。
随后,他又去五金杂货店买了些更结实的绳索和工具,为制作更复杂的人工鱼礁组件做准备。
【白银】气运似乎确实带来了便利,他想买的东西都很顺利地买到了,价格也公道。
回村的路上,天气晴朗,海风拂面。
林凡盘算着:如果真能弄到龙须菜或羊栖菜的种苗,选择在“林氏一号”渔场的哪个区域移植比较好?光照、水流、底质都需要考虑。
他又想起了【水质与养分快速测试纸】,到时候正好可以派上大用场,对比移植前后的水质变化。
这一切都让他感觉,自己在做的,不再仅仅是向大海索取,更像是在尝试着与大海进行一种更深入的、良性循环的互动。
这种感觉很奇妙,也让他充满了动力。
船快到东源村码头时,他看到码头边聚着几个人,似乎在看什么热闹。
靠近了些,发现是村里两个比较游手好闲的年轻后生,正围着老王叔,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老王叔皱着眉头,脸色不太好看。
林凡靠岸,拴好船,隐约听到“...发现了好地方...藏着掖着...带大家发财...”之类的话。
他心里微微一动,但面上不动声色,拎着东西走过去,笑着打招呼:“王叔,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那两个年轻后生看到林凡,声音下意识地低了些,眼神有些闪烁,打了个哈哈:“凡哥回来了?没啥,就跟王叔唠唠嗑。我们先走了啊!”说完就勾肩搭背地溜了。
老王叔看着他们的背影,摇了摇头,叹口气:“这俩小子,不知从哪听风就是雨,非说我肯定知道啥藏着鱼群的秘密宝地,非要我带他们去...净想美事!”
林凡笑了笑,递过去一根在镇上买的好烟:“王叔您别理他们。好地方哪有那么容易找,不得靠经验一点一点试出来?他们吃不了那个苦。”
老王叔接过烟,脸色缓和不少:“还是你小子明白。赶海这碗饭,哪有那么容易吃。”他看了一眼林凡船上和手里买的东西,“又买书又买工具的,你这是真要搞大学问啊?”
“瞎看,瞎琢磨,跟您比差远了。”林凡笑道。
简单聊了几句,林凡便告辞回家。
这个小插曲让他心里稍微提了个醒。
随着他收获越来越好,难免会引起更多的注意和猜测。
虽然目前大家都归结于他的“运气”和“肯钻研”,但以后还是得更谨慎些才行。“林氏一号”渔场的秘密,绝对不能暴露。
回到家中,他先仔细研究了新买的书,对海藻养殖有了个最基础的概念。然后又开始加工那些木料。
今日气运:【黑铁】。
视野中那灰暗的提示,让林凡起床时稍稍停顿了一下。黑铁气运,诸事不宜,这是系统明确警告过的。
若是刚得到系统那会儿,他可能会因此感到焦虑,担心白白浪费一天。
但现在的他,心态已然不同。他深知,运气有起有伏才是常态,低谷期正是做准备、打基础的好时候。
“不宜出海,那就不出。”林凡很快调整好心态。正好,院子里还有一大堆木料等着他处理,昨天买回来的新工具和绳索也需要整理。
整个上午,他都窝在院子里,伴随着锯子、锤子的声音度过。
他将木料进一步加工,与废旧轮胎、石块进行各种组合捆绑,制作成一个个结构怪异却异常结实的人工鱼礁组件。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体力,正好消耗黑铁日无处挥霍的精力。
期间,隔壁邻居家的小孩跑来看热闹,好奇地问:“凡哥,你做的这些是什么呀?好像奇怪的笼子。”
林凡笑着拿出几颗糖递过去:“这是给小鱼小虾做的房子,把它们扔进海里,以后就有更多鱼可以抓了。”
小孩似懂非懂,拿着糖开心地跑了。这种简单的对话,也让林凡感觉到自己正慢慢地、真正地重新融入这个村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