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伊始,东源村的海水褪去了夏日的燥热,透出沁人的湛蓝。
林凡站在新划定的10亩海洋牧场示范区海面上,眉头却微微蹙起。
根据海底地形扫描结果,这片海域的底部状况远比他预想的复杂。
【海底地形分析:基底以沙泥为主,但有35%区域分布碎石和暗礁,不利于贝类底播养殖】
【建议:进行海底改造,建设人工鱼礁改善基底环境】
林凡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心中已有计较。
人工鱼礁不仅能改造海底环境,还能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这正是新解锁的【初级人工鱼礁设计图】派上用场的时候。
然而,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需要大量材料,直接采购成本高昂且引人注目。林凡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
村长,林凡找到老村长,咱们村里那些废旧渔船、轮胎和建筑废料,是不是都堆在西边滩涂上?
老村长叹气道:是啊,这些年攒了不少,既占地方又不美观。怎么突然问这个?
林凡眼睛一亮:海洋牧场项目需要一些材料做海底基础。这些废旧物正好可以加工成人工鱼礁,既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问题,又能改善海洋环境。
老村长一拍大腿:好主意!我这就召集大家开会!
村民大会上,林凡的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
不仅因为能清理堆积多年的垃圾,更因为林凡承诺支付合理的劳务费,让村民参与材料收集和初步加工。
第二天清晨,西边滩涂上热闹非凡。男女老少齐上阵,将堆积多年的废弃物分类整理:
破损渔船被拆解成适宜大小的木板
废旧轮胎清洗干净,钻孔以便沉底后水体交换
建筑废料中的混凝土块被破碎成合适尺寸
甚至一些废弃的家用陶瓷制品也被收集起来——它们表面粗糙,易于生物附着
林凡则带着几个手巧的年轻人,按照系统提供的设计图,开始组装各种类型的人工鱼礁单元。
林哥,这框架为什么要做成中空的?村里的小年轻阿明好奇地问。
林凡耐心解释:中空结构能为小鱼小虾提供躲避空间,形成小的生态系统。你看这些开口的设计,既要保证水流畅通,又要让生物能自由进出。
在林凡指导下,一个个造型科学的人工鱼礁单元被制作出来。有金字塔形的,有多孔立方体的,还有模拟天然礁石形态的。
材料准备过程中,林凡也在观察村民的表现,为海洋牧场挑选核心团队成员。
他看中了五个人:
阿明:二十出头,手脚麻利,学习能力强
李叔:老渔民,经验丰富,熟知海况
王嫂:细心认真,适合做质量检查
大牛:力气大,能干重活
小玲:高中毕业,会操作电脑,可以做记录
林凡开始有意识地培训他们。白天一起劳动,晚上则组织小型培训会,讲解海洋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
人工鱼礁投放不是随便扔下去就行,林凡在白板上画着示意图,要根据海底地形、水流方向科学布局。密度太大会影响水流,太小又起不到效果。
村民们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所有科学原理,但在林凡耐心讲解下,逐渐掌握了操作要领。
材料准备就绪后,最关键的一步到来——人工鱼礁的精准投放。
林凡租用了一艘小型起重船,配备了GPS定位系统。他提前利用海图软件规划好了投放点,每个点都精确标注了坐标和投放数量。
开始投放!林凡指挥着。起重臂缓缓将第一个人工鱼礁单元吊起,移动到指定位置后缓缓下沉。
林凡紧盯船上的声纳显示屏,确认鱼礁准确落位。下一个点,向东15米,偏南7米。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仿佛在进行精密手术。村民们第一次见识到科技赋能下的海洋作业,个个啧啧称奇。
原来搞养殖这么讲究,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阿明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感叹。
投放工作进行到第三天时,发生了意外插曲。在清理一处堆积多年的废弃物时,村民们发现了不少具有年代感的旧物:破损的渔网浮子、老式陶罐、甚至还有一些疑似古船残片的木头。
这些东西说不定有点历史价值,林凡谨慎地说,先单独存放,我请专家来看看。
他联系了市博物馆的朋友,对方答应派人前来鉴定。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不小轰动,大家没想到一堆里还可能藏着宝贝。
人工鱼礁投放完成一周后,林凡带着团队进行第一次效果检查。
使用水下摄像机观察时,惊喜出现了:才短短几天,已经有生物开始在这些新安家落户!
鱼礁表面附着了不少藻类
缝隙中有小虾小蟹在活动
甚至观察到几条小鱼在礁区间游弋
太快了吧!这才几天啊!团队成员纷纷惊叹。
林凡心中明白,这很可能有系统功能的暗中加持,但他表面保持平静:人工鱼礁确实能快速改善生态环境。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底播养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