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归来的林凡,将澎湃的心潮小心翼翼地收敛,重新融入东源村按部就班的日常节奏中。
他像一位耐心的园丁,深知任何迅猛的生长都离不开扎实的根基与恰到好处的滋养。
这日天刚蒙蒙亮,林凡便带着小玲和阿明来到了新规划的海藻养殖区。咸腥的海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几人脸上的专注。
“小玲,李博士那边反馈的初步检测报告怎么说?”林凡一边观察着水中龙须菜的长势,一边问道。
小玲翻开随身携带的文件夹,条理清晰地汇报:“李博士说,我们送去的龙须菜样本,几种关键活性物质的含量显着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尤其是在藻胶质和某种稀有膳食纤维成分上。他推测这可能与我们海域的特殊水质以及我们使用的‘特殊养殖方法’有关。”她说着,抬头看了林凡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林凡心中了然,这自然是【藻类生长促进剂】的功劳。
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只微微点头:“看来我们这片海,确实有点不一样。这是个好消息,但也意味着我们得更精细地管理,把品质稳定下来。”
他转向阿明:“扩大养殖面积的事要抓紧,但绝不能贪快。新下的苗绳间距、固定方式,都严格按照我们优化后的方案来,这事你亲自盯。”
“放心吧,凡哥。”阿明郑重点头,他现在愈发沉稳,“人手我都安排好了,都是跟着干过熟手的老把式。”
林凡又对小玲吩咐:“接下来,每次收割前,我们都抽样用测试纸做快速检测,重点关注那几项优势指标的变化,建立我们自己的品质数据库。”他巧妙地用【水质与养分快速测试纸】替代了可能引人怀疑的系统检测功能。
“明白,数据记录和分析我会跟进的。”小玲立刻记下。
站在齐膝深的海水里,看着初升的朝阳为墨绿色的藻田镀上一层金边,林凡心中踏实。产业的根基,就在这一绳一苗、一数一据的积累中,悄然扎得更深。
然而,平静的海面下,总有暗流。下午,林凡正在临时加工点查看新晾晒的一批干海藻,大牛闷着头走了过来,黝黑的脸上带着些郁闷。
“凡哥,有点事……”大牛搓着手,有些难以启齿。
“怎么了,大牛?加工点遇到麻烦了?”林凡放下手中的海藻,温和地问。
“不是加工点……是,是阿明。”
大牛叹了口气,“这两天安排出海和养殖区的活,好几个老伙计私下跟我抱怨,说阿明现在……架子大了,指挥人干活不太客气。说他就知道按你定的条条框框来,不听老人言……”
林凡微微蹙眉。他深知阿明责任心强,做事认真,但或许正是因为想把事情做好,加上年轻,在沟通方式上可能有些急躁。
团队扩大了,人员管理和沟通协调,成了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他没有立刻去找阿明,而是先找到了几位反映情况的老船员,递上烟,在海堤边坐下闲聊。
“李叔,最近干活感觉咋样?新船用着还顺手吧?”
“船是没得说,好船!”李叔嘬了口烟,“就是……唉,小凡,阿明那孩子是你带出来的,能干是能干,就是有时候吧,太较真。我们这帮老家伙,在海里漂了几十年,有些土法子也挺好用,可他非要按笔记本上记的来……”
林凡耐心听着,不时点头。他明白,这不是原则性的矛盾,而是新旧观念、不同做事习惯的碰撞。
傍晚,他叫住了正准备下班的阿明,两人沿着码头慢慢走着。
“阿明,最近担子重,辛苦你了。”林凡开口。
“凡哥,我没事,应该的。”阿明连忙说。
“团队大了,人心也杂了。”林凡看着平静的海面,语气平和,“我听说,有几个老伙计觉得你安排工作太死板,不太听得进他们的意见?”
阿明脸色微变,有些委屈:“凡哥,我是严格按照咱们定下的流程和标准做的,这都是为了效率和品质啊!他们有些老办法,有时候确实能省事,但不稳定,容易出纰漏……”
“我明白你的初衷是好的。”
林凡拍拍他的肩膀,“不过阿明,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伙计们的经验,是几十年跟大海打交道攒下来的,很多时候是书本上没有的智慧。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但不能完全抛开这些经验。管理团队,除了管事,更要管心。让他们服你,比让他们怕你更重要。”
阿明若有所思地低下头。
“这样,”林凡提出建议,“以后每天开工前,你可以留出十分钟,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你觉得合理的,可以试试。既尊重了他们,也能完善我们的方法。你觉得呢?”
阿明眼睛亮了一下,用力点头:“凡哥,我知道了!是我想岔了,光想着把事情做好,没注意方式。”
看着阿明释然的背影,林凡微微一笑。团队的磨合,如同造船,需要不断的调试与修正,才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