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尚未彻底染亮海平面,林凡已经站在了码头尽头。
咸腥的海风带着凌晨的凉意,拂过他日渐沉稳的面庞。视野一角,【智能管理日志】无声地刷新着“林氏一号”渔场的生态数据,一切平稳。
然而,另一种无形的“数据”——村里近来关于滩涂租金的闲言碎语,却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得尽快把‘村集体发展基金’的事落定。”
林凡心里想着,这不仅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更是为了产业长远发展凝聚人心。他转身,走向已准备出航的“海丰号”。
今天的目标,是“林氏一号”渔场更东侧的一片未知水域。
根据【生态模拟器】的推演和近期捕捞数据交叉分析,那里可能存在一个季节性的小型鱼群通道。
“阿明,今天还是你带队。”
林凡登上船,对正在检查渔网的阿明说道,“重点是东经121.87°,北纬28.36°附近那片扇形区域。注意观察水流和海水颜色变化。”
“明白,凡哥!”阿明点头,如今他指挥若定,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毛毛躁躁的小伙子。
林凡没有随船出海,他选择留在岸上。
一方面需要处理基金成立的文书工作,另一方面,他有意进一步锻炼阿明的独立指挥能力。
他通过绑定的系统,能实时感知到“海丰号”的大致方位和【坚韧的木桨】传来的、关于水下环境那玄妙的平稳感,这让他足够安心。
“海丰号”破浪前行。抵达目标海域后,阿明没有急于下网,而是按照林凡教导的方法,先绕行观察。
他注意到一片水域的颜色略深于周围,且水面有细微的、不同于波浪的涌动。
“减速,就是这里。”阿明凭借日益积累的经验判断,“下拖网,慢速行驶。”
船员们熟练操作。
当沉重的渔网缓缓收起时,网中银光炸裂,不仅有大片的鲐鱼和沙丁鱼,更令人惊喜的是,竟夹杂着数十条肥美的野生大黄鱼!金灿灿的鱼身在甲板上跳动,在朝阳下折射出令人心醉的光芒。
“我的天!是黄鱼!大黄鱼!”一个老船员激动地声音发颤。这种曾经在东海近乎绝迹的珍贵鱼种,每一次出现都像是大海的恩赐。
消息通过无线电传回时,林凡也感到一阵欣喜。
这不仅是一次丰厚的经济收获,更验证了他和系统对渔场资源判断的准确性。
他立刻指示:“优先保障黄鱼存活,用最好的供氧设备!立刻联系赵老板,他有最高端的渠道。”
就在“海丰号”满载而归的下午,东源村久未响起的村委大喇叭传来了老村长的声音,通知召开全体村民大会。
晒谷场上,人头攒动。
村民们显然都听说了“海丰号”捕获大黄鱼的消息,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看向林凡的眼神也更加热切。
吴老四几人蹲在角落,抽着烟,眼神复杂。
老村长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今天叫大家来,主要有两件事。第一,咱们村的‘海丰号’,今天在林凡规划的新渔场,捞上来几十条野生大黄鱼!”
场上顿时一片哗然,赞叹声、羡慕声此起彼伏。
老村长抬手压了压议论,声音洪亮:“这第二件事,是小凡主动提出来的,跟我、跟村委会商量后,觉得是件大好事!小凡提议,由他出资,设立一个‘东源村村集体发展基金’!”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林凡身上。
林凡走上前,语气平和却清晰:“乡亲们,我的养殖和加工,用的都是咱们村集体的滩涂和旧仓库。产业能有点起色,离不开咱们村这片海,也离不开各位叔伯兄弟的支持。所以,我提议,从今年开始,我名下所有海洋产业每年利润的百分之十,注入这个基金。”
他顿了顿,看着台下一张张惊讶的面孔,继续说道:“这笔钱,不属于我个人,属于全村。用途咱们共同商议,我初步建议:一是用于村里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医疗补贴;二是设立助学奖学金,鼓励咱村的娃娃们读书成才;三是作为公共设施维护基金,修补路灯、道路。”
话音落下,晒谷场先是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许多老人激动地直点头,有孩子上学的家庭更是面露喜色。这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福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吴老四等人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低下了头。
在这一刻,任何质疑和闲话都显得苍白无力。林凡用行动和实实在在的利益,将可能产生的隔阂消弭于无形,也将自己的事业与整个东源村的未来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夜色深沉。林凡在书房里盘点着今天的收获。
气运值有了显着增长,不仅源于大黄鱼带来的巨额收益,更来自于【村集体发展基金】成立所带来的广泛正面影响和团队能力的提升。
小玲敲门进来,送来了赵老板那边关于大黄鱼的最终报价——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几乎抵得上之前海藻好几个月的利润。同时,她也带来了一个消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