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元老院,纳开国功勋与各行各业之翘楚,共议国事。”
“设督察院,独立于行政之外,专司监察百官与工坊,凡有贪腐压榨者,虽远必诛。”
“这大明,虽是咱们打下来的,但更是天下人的。”
“咱要让这后世子孙看着,这把椅子,不是谁生下来就能坐的,得看他能不能给百姓办事!”
......
洪武元年,春。
开国大典在应天府举行。
没有繁琐的封禅祭天,也没有奢华的仪仗卤簿。
朱元璋身着一身改制的赤色常服,站在高台之上。
台下,是整齐列队的红巾军方阵,是自发前来的数十万百姓,以及那些轰鸣作响的礼炮。
“大明,立!”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百炮齐鸣,声震九天。
人群中,萨守坚一身破旧道袍,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视线打量过去,他看到了百姓眼中真挚的泪光,看到了那些士兵脸上昂扬的朝气,也看到了朱元璋眼底那份始终未变的警惕与坚韧。
“无量天尊。”
萨守坚轻叹一声。
他知道,眼下爱这个新生的政权或许并不完美。
元老院里依旧会有争斗,督察院也难免会有疏漏。
只要人心还有贪欲,这世间的种种问题便永远无法根除。
但至少在这一刻,在这洪武元年的春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确实看到了希望。
“恩师,弟子幸不辱命。”
萨守坚对着北方遥遥一拜。
随后,他转身挤出人群。
没有去向那位新任的大执政告别,也没有索取任何功劳与封赏。
他像是一个完成了任务的过客,悄然消失在欢庆的人海之中。
而在他身后,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火力发电厂,巨大的烟囱正喷吐着白烟。
一如过去的庞大蒸汽机械,将源源不断的动力输送到这座新生都城的每一个角落。
......
燕山学宫。
这里依旧云雾缭绕,与世隔绝。
但若是细看,便会发现山谷中多了许多变化。
一座座巨大的银白色金属高塔矗立在山谷四周,顶端闪烁着微弱的蓝光,构成了某种玄奥的阵势。
这是结合了墨矩的电磁学与清虚子的符箓之道,所构建出的第一一代气象检测仪。
山谷中央,原本的试验田已经扩大了数倍,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
这些是经过数代改良的高产稻种,不仅产量惊人,更蕴含着微弱的灵气,凡人食之可强身健体。
而在那座最深处的观星台上。
年逾前静极思动,从白山而来的陈安缓缓睁开双眼,眸中似有星河生灭。
“两百年了......”
他的目光穿透了重重空间阻碍,看到了应天府的那场大典,听到了朱元璋的誓言。
“龙气升腾,人道更始。”
陈安能够清晰感觉到,伴随着新朝的建立,这方天地间原本混乱无序的气机,正在迅速理顺。
一股庞大的人道气运,如同百川归海,向着这燕山学宫汇聚而来。
这不是因为陈安窃取了国运,而是因为这新朝的根基——
无论是格物之学,还是新法理念,皆源于此。
作为传道者与辟道者,他自然而然地承接了这份因果与反馈。
陈安体内,那枚金箓微微震颤。
原本无形无质的金性,在海量气运的冲刷下,似乎开始发生了某种质的蜕变。
它开始向外延伸,与周围的空间、时间,乃至这方天地的法则,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第五境......”
陈安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
掌纹之间,流淌的不再是法力,而是纯粹的规则之力。
“化道,亦是合道。”
“将自身之道,烙印于天地之间,我所在处,即为道场;我所行处,即为法理。”
他想起了当年在那东观藏书楼中,日复一日抄写经文的日子。
那时候的他,只想求一个安身立命,求一份自保之力。
又何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能走到这一步,亲手改写了一方世界的历史与进程。
“抄经得法......”
陈安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
那个伴随他穿越而来的神秘神通,早已在漫长的岁月中沉寂。
但他知道,它并未消失,而是已经彻底融入了他的神魂,成为了他道基的一部分。
所谓的法,从来都不是外求的赏赐,而是内求的积累。
两百年的岁月,他看遍了王朝兴衰,历经了红尘滚滚。
从林冲的愚忠与觉醒,到岳飞的遗憾与释然,再到如今朱元璋的革新与霸气。
每一个人的命运,每一次时代的变革,都是他修行路上的一块砖石。
一点点拼凑,进而构建起了当今的他。
“本视香火国运如毒,忌讳莫深,却不曾想.....”
体味着自身上的变化,陈安摇头笑笑。
世事无常,机缘巧合莫过于此。
不过......
“初心不忘,长生不远。”
喜欢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