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的冬意悄然而至,庭院里的兰花褪去了盛夏的繁茂,却依旧有几株耐寒的品种,在寒风中舒展着翠绿的叶片,散发着清冽的幽香。保安司令部的灯火,往往要到深夜才会渐渐熄灭,而那间处理政务的书房,更是常常亮到月上中天——马小丑忙于整军备战、地方治理,林婉清协助整理文书、协调内外,而苏玉婷,则始终是那个最忙碌的身影之一,在经济民生的战场上,为马小丑的事业筑牢根基。
自马小丑与林婉清大婚之后,苏玉婷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临城的经济发展中。她本就干练聪慧,又熟悉商道,在林婉清的支持下,她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都收效显着:取消苛捐杂税后,外地商户纷纷涌入临城,集市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从南方的丝绸茶叶到北方的皮毛药材,应有尽有;开办的纺织厂和制铁厂,不仅解决了部分百姓的就业问题,生产的布匹和农具还通过贸易销往周边地区,为临城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她牵头修建的货运通道,打通了临城与邢台、邯郸等地的贸易往来,让临城的经济彻底活了起来。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苏玉婷便已经来到了城西的纺织厂。厂房里机器轰鸣,几十名女工正在忙碌着,她们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在这里做工,不仅能拿到稳定的工钱,还能照顾家里,比之前守着几亩薄田强多了。
“苏小姐,您来了!”纺织厂的管事连忙迎了上来,脸上满是恭敬。自从苏玉婷主导开办了这家纺织厂,他就对这位年轻干练的女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她不仅制定了合理的管理制度,还亲自改良了纺织机器,让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
苏玉婷点点头,目光扫过厂房里的机器和女工,轻声问道:“昨天的产量怎么样?布匹的质量有没有问题?”
“回苏小姐,昨天生产了两百匹布,质量都过关了!”管事连忙说道,“您改良的那台织布机太好用了,女工们都反映,比以前省力多了,还不容易出次品。”
苏玉婷走到一台织布机前,仔细查看了一下运转情况,又拿起一匹刚织好的布,抚摸着上面细密的纹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台织布机的改良,她花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请教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反复试验了几十次才成功。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她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继续保持,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苏玉婷叮嘱道,“另外,天气越来越冷了,给女工们的棉衣和炭火都要按时发放,不能让她们冻着。”
“您放心,都已经准备好了,今天上午就会发放到每个人手里。”管事连忙应道。
离开纺织厂,苏玉婷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集市。此时的集市已经热闹起来,商贩们的吆喝声、百姓们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烟火气。苏玉婷沿着集市慢慢走着,时不时停下来和商贩们聊几句,询问他们的生意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刘掌柜,最近生意怎么样?”苏玉婷走到一家绸缎铺前,笑着问道。刘掌柜是最早来临城经商的外地商户之一,多亏了苏玉婷的扶持,他的生意才越做越大。
刘掌柜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笑着说道:“托苏小姐的福,生意好得很!现在临城的百姓日子富裕了,买绸缎的人也多了,我这店里的货都快供不应求了。”
“那就好。”苏玉婷说道,“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比如货运或者税收方面的问题。”
“没有没有,都很顺利!”刘掌柜说道,“货运通道畅通,税收也合理,比在其他地方经商舒心多了。苏小姐,您真是我们商户的福星啊!”
苏玉婷笑了笑,又和刘掌柜聊了几句,便继续往前走。沿途的商贩们看到她,都纷纷热情地打招呼,眼神中满是感激和敬佩。苏玉婷一一回应着,心中却有些复杂。她做这些,不仅仅是为了临城的百姓,更是为了马小丑——她希望能帮他减轻负担,让他的事业发展得更顺利,让他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
这种心思,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苏玉婷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在筹备婚礼时,看到他对林婉清的温柔与珍视,那份重情重义让她心生好感;或许是在处理政务时,看到他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冷静果断,那份军事才华让她由衷敬佩;又或许是在巡查灾区时,看到他对百姓的体恤与关爱,那份担当精神让她彻底沦陷。
她还记得,上个月临城遭遇了一场小规模的水灾,沙河沿岸的几个村庄被淹,百姓们无家可归。马小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带领士兵赶往灾区,亲自指挥救灾。他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和士兵们一起转移百姓、抢救粮食,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嗓子都喊哑了。
苏玉婷也带着救灾物资赶到了灾区,看到马小丑浑身湿透、满身泥泞,却依旧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愫。她连忙让手下给马小丑送去干爽的衣物和热姜汤,可他只是匆匆喝了几口,就又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