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排队的队伍瞬间又长了一截。陈小雨忙得不可开交,登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名字,她不得不拿出备用的本子:“大家别急,都能看上!咱们义诊到下午五点,要是实在排不上,明天上午我们还在这儿!”
苏清瑶的血压测量处也排起长队,一位戴眼镜的李大爷举着体检报告挤过来:“苏大夫,我血压忽高忽低,西医让加药,能靠艾灸调吗?”苏清瑶快速测完血压——150/95mmHg,又看了舌苔:“大爷,您这是阴虚阳亢型,我让林墨给您辨证灸两个穴位试试。”林墨过来搭脉后,取了根细艾条灸太溪、三阴交,十五分钟后复测,血压降到140/85mmHg,李大爷直叹:“头晕都轻了,眼睛也亮堂了!”
测完血糖,数值正常。苏清瑶把老人领到林墨身边:“林墨,这位是李大爷,高血压,脉弦细,舌苔少而红,应该是阴虚阳亢型。”林墨点点头,给李大爷诊脉后说:“大爷,您是不是经常头晕耳鸣,晚上睡不着觉,还总觉得口干?”李大爷连连点头:“对对对!我这口干得厉害,晚上要喝好几杯水。”
“您这是阴虚阳亢,不能用太烈的艾条。”林墨拿出一根细艾条,“我给您灸太溪、三阴交这两个滋阴的穴位,再配合百会穴平肝潜阳。您平时可以用枸杞、菊花泡水喝,别吃辛辣的东西。”他点燃艾条,轻轻放在李大爷的穴位上,“感觉热了就说一声。”
刚灸了五分钟,李大爷就说:“头晕好多了,眼睛也亮堂了。”苏清瑶在一旁记录:“大爷,您平时吃的降压药别停,艾灸可以辅助调理,我给您做个表格,记录每天的血压变化,下周您再过来复查。”
中午十二点,义诊现场依旧人声鼎沸。陈小雨提着保温桶过来:“林哥,清瑶姐,赵叔,先吃点饭吧!我妈煮了冬瓜丸子汤,还有馒头和凉拌黄瓜。”她给每个人盛了一碗汤,“大家轮流吃,我先盯着登记处。”
刚到正午,人群里突然传来骚动,一位老人捂着胸口蹲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林墨丢下刚端起的汤碗冲过去,苏清瑶紧随其后,迅速掏出听诊器和硝酸甘油:“是心绞痛!”赵铁山立刻疏散围观人群:“都让让,给老人透透气!”林墨拇指用力按揉老人内关穴,苏清瑶喂服硝酸甘油,不过三分钟,老人的脸色就渐渐恢复红润,喘着气说:“好多了……胸口不闷了……”
赵铁山也赶了过来,摸了摸老人的脉搏:“别慌,先扶他坐下,解开衣领。”林墨给老人按揉内关穴,苏清瑶喂老人服下硝酸甘油。几分钟后,老人的脸色渐渐恢复红润:“好多了……谢谢你们……”
马明哲闻声凑过来,抱着胳膊冷声道:“这是典型心绞痛,得立刻做心电图!你们乱按穴位,耽误病情负得起责吗?”老人却摆着手反驳:“我自己的病我清楚,刚才按完那一下,比吃救心丸还快!小伙子,谢谢你啊!”林墨递过写好的穴位图:“大爷,您这是气滞血瘀型,平时灸内关、神门穴,但必须去医院做全面检查,不能大意。”
林墨对老人说:“大爷,您这是气滞血瘀型的心绞痛,平时可以灸内关、神门这两个穴位,我给您写个穴位图,让家人帮您灸。但还是要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不能大意。”他拿出纸笔,仔细画了穴位位置,标注好艾灸时间。空气中残留的艾烟混着姜枣茶的甜香,成了此刻最安稳的安神剂。
下午,一位中年男人推着轮椅过来,轮椅上的老太太膝盖肿得像个发面馒头。“林大夫,我妈膝盖疼了十年,西医说要换关节,她年纪大了不敢动刀,您给看看?”林墨掀开老太太的裤腿,按压膝阳关穴时,老人疼得直咧嘴。“大妈这是骨痹,寒湿太重,用隔姜灸最合适。”他切了厚姜片敷在穴位上,放上艾柱点燃,“热了就说。”不过十分钟,老太太就激动地说:“热乎到骨头里了!比敷热水袋舒服十倍!”灸完后试着抬腿,竟比之前高了大半截。
“大妈,您这是骨痹,寒湿太重了。”林墨拿出生姜片,“我给您用隔姜灸,生姜能温经散寒,还能保护皮肤。”他把生姜片敷在老太太的膝阳关穴上,放上艾柱点燃。“您感觉怎么样?热不热?”
“热乎!真热乎!”老太太激动地说,“比敷热水袋舒服多了,里面都暖烘烘的。”灸了十五分钟后,林墨帮老太太活动了一下膝盖:“您试着抬抬腿。”老太太慢慢抬起腿,惊讶地说:“能抬起来了!之前最多抬这么高。”她用手比划了一下,比之前高了一大截。
中年男人连忙拿出手机:“林大夫,我加您个微信,以后有问题好请教您。我们家老人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能不能上门调理?”林墨点点头:“可以,我每周三下午有空,到时候提前联系。”
下午三点,马明哲的帐篷前依旧冷冷清清。他看着林墨那边排起的长队,心里越来越不平衡。这时,他看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老人走了过来,连忙迎上去:“张教授,您怎么来了?”张教授是市中医院的老院长,也是马明哲的导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