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后的落鹰涧营地,像一架刚刚组装完成的复杂机器,各个部件勉强拼凑在一起,开始了磕磕绊绊的初步运转。人数骤然增至近一百五十人,营地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原本相对宽松的河滩地变得拥挤起来。新搭建的窝棚簇拥在一起,虽然简陋,却也有了点小小村落的样子。
“工分制”作为维系这个新集体运转的核心制度,被严格地推行开来。每日清晨,由谢景珩和何先生共同主持,在营地中央的空地上进行工分登记和任务分派。壮劳力们根据各自特长被编入狩猎队、基建队、警戒队;妇孺们则负责采集、炊事、缝补、照料公共菜地等。每一项工作都明码标价,记录在谢景珩用工整小楷写就的“工分簿”上。
起初的几天,混乱和摩擦几乎无处不在。
“凭什么他们石坨镇的人挖野菜算两个工分,我们之前挖就算一个半?”林家村一个妇人看着公示的工分榜,不满地嘀咕。因为石坨镇那边带来的几种野菜品种是落鹰涧这边没有的,被认为“价值”更高。
“王莽他们狩猎队昨天打到一头獐子,肉分得是不是多了点?我们基建队垒墙也不轻松啊!”基建队里有人私下抱怨。
陈老抠更是盯紧了公共粮堆,每次分发食物时,都要伸着脖子看别人碗里是不是比自己的稠了一分半毫,然后念念叨叨,觉得自家亏了。
这些细碎的矛盾,像夏日的蚊蚋,嗡嗡作响,扰得人心烦意乱。议事会的七位成员,尤其是林晚和何先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调解、解释、微调工分标准,力求在动态中维持着脆弱的公平。
然而,忙碌和共同的劳动,也在悄然发挥着作用。当林家村的汉子们和石坨镇的猎手一起进山,互相学习追踪猎物的技巧和设置陷阱的诀窍时;当两边的妇人一起在溪边搓洗衣物,交流着如何将有限的食材做得更可口时;当孩子们在相对安全的营地内追逐嬉戏,渐渐忘记了彼此原本来自哪里时,一种名为“同伴”的情感,开始缓慢地生根发芽。
林晚敏锐地观察着这一切。她知道,单纯的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让所有人看到合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真心认同。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块小小的公共菜地上,带领几个有经验的妇人精心照料那些移植过来的野生作物,尝试堆肥,期盼着能有所收获。同时,她也鼓励狩猎队和采集队向更远的、之前不敢轻易涉足的区域探索,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谢景珩的身体日渐好转,虽然仍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他凭借渊博的知识和冷静的判断力,已然成为议事会不可或缺的“大脑”。他不仅完善了工分记录的细则,还开始着手绘制更详细的山谷地图,标注出水源、潜在的危险区域以及可能适合长期开垦的土地。他的存在,像一根定海神针,让这个新生的集体在纷乱中保持着方向感。
这一天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大地上,给整个营地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就在这时,狩猎队的成员们风尘仆仆地回到了营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疲惫交织的神情。
“我们有个消息要告诉大家!”狩猎队的队长高声喊道,声音在营地里回荡。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事情,聚拢过来,急切地想知道他们带回来的是什么消息。
队长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说道:“我们在山谷深处发现了一片野栗树林,而且不少栗子已经成熟落地了!”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一样在营地里炸开,人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栗子可是一种重要的食物资源,可以充当粮食,这对于目前食物相对匮乏的营地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大家兴奋地议论着,有的说可以用栗子煮粥,有的说可以烤栗子吃,还有的说可以把栗子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整个营地都被欢乐的气氛所笼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是,”带队回来的王莽补充道,脸色有些凝重,“那片林子靠近西山坳,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鲜的、不属于我们的脚印,还有野兽啃噬猎物的痕迹,像是狼,又好像更大些……大家去采集的时候,必须格外小心,要结伴而行,带上武器。”
喜悦的气氛蒙上了一层阴影。资源的诱惑与潜在的危险并存,这仿佛是这片山谷永恒的主题。合并带来的力量,即将迎来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喜欢全村要逃荒?我建了个桃花源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全村要逃荒?我建了个桃花源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