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绿水含烟,小小的村庄被连绵的绿意温柔环抱,田间的麦浪在风中轻轻起伏,金黄的波纹里藏着岁月流淌的声音。柳诗音就在这样的安宁里,开始了养伤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厨房的烟囱便升起袅袅炊烟,李婆婆总在晨光穿透窗棂前,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羹。她会把碗放在床头,看着柳诗音小口喝下,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笑意:“孩子,多喝点,身子才能快点好起来。”
夜里,李婆婆还会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为她掖好被角……在这样的呵护下,柳诗音的脸色一天天红润起来,她开始主动帮着做些家务,扫院子、择菜、晾衣裳,和王家的相处越来越融洽,她几乎要以为,这里就是命运为她安排的另一个家。
白天,她会和李婆婆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晒太阳。阳光透过叶隙洒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李婆婆讲着村里的趣事:谁家的孩子爬树掏鸟窝摔了个屁股墩,谁家的婆媳因为一件事拌了嘴又很快和好,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让柳诗音笑得眉眼弯弯,心头的陌生感渐渐消散。
农忙时节,她也会跟着李婆婆下田。纤细的手指握住锄头时有些笨拙,弯腰播种的动作让伤口微微发疼,可当汗水滴进泥土,看着种子被埋进湿润的土地,她心里竟生出一种踏实的满足。村里的孩子们也总爱围着她转,拉着她的手在田埂上奔跑,清脆的笑声惊起几只麻雀,在湛蓝的天空下划出轻快的弧线。
可这份安宁,终究在某个午后裂开了一道缝隙。那天她从田里回来,路过李婆婆的房间,门没关严,里面传来压低的说话声。
“娘,这姑娘住了这么久了,总不能白吃白喝吧?”是王二柱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急什么,我心里有数。”李婆婆的声音透着一股神秘,“这丫头细皮嫩肉的,可不是咱们村里的柴火妞。”
柳诗音的心猛地一沉,脚步顿在原地。她想推门进去问个明白,可指尖刚碰到门板,又缩了回来——或许只是自己多心了,他们待她那般好,怎么会有别的心思?她强压下心头的不安,轻手轻脚地走开,只是从那天起,李婆婆的笑容里,似乎多了些她读不懂的东西。
几日后的傍晚,厨房飘着饭菜香,李婆婆一边切菜一边叹气:“孩子,不瞒你说,家里最近实在紧巴,秋收的粮食还没下来,连买盐的钱都快没了。”
柳诗音闻言立刻道:“婆婆,我身上有几样首饰,是之前带在身上的,我也不知道值不值钱,要不您拿去换些钱吧!”说着就要回房取。
李婆婆却拉住她,眼神闪烁:“傻孩子,哪能要你的东西。”
又过了两日,李婆婆端来一碗乌鸡汤,香气比往日更浓郁:“这是特意给你炖的补汤,快趁热喝。”柳诗音没有多想,接过汤碗一饮而尽。可没过多久,头晕目眩的感觉袭来,眼前的桌椅开始旋转,她撑着桌子想站起来,身体却软得像没了骨头,下一秒便失去了意识。
迷迷糊糊中,她听到王二柱的声音:“娘,这姑娘这么好看,留下给我当媳妇不行吗?”
“你懂什么!”李婆婆的声音带着呵斥,“这样的姑娘哪是你留得住的?京城来的富商正寻美人,卖了她能换多少银子?够你娶三个老实媳妇了!”
“好吧……”王二柱低下头,眼里满是不甘。过了好一会,他才上前将柳诗音扛起,颠簸的触感传来,柳诗音意识到自己被扔在了牛车上。她想挣扎,想呼喊,可喉咙里发不出一点声音,只能任由绝望像将自己淹没。牛车在山路上吱呀作响,李婆婆的念叨声钻进耳朵:“等拿到银子,就给你们买新衣裳,盖新房……”
不知走了多久,喧闹的人声渐渐传来。柳诗音费力地睁开眼,模糊中看到高大的城墙、繁华的街道。牛车在人群中穿行,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等等。”
牛车停了下来,柳诗音被李婆婆粗鲁地推搡着坐起身。她看到一个穿着绫罗绸缎的女子站在车旁,发髻上的珠钗随着动作轻轻摇晃,眼神落在她身上时,带着审视,又有一丝怜悯。那女子约莫三十多岁,气质优雅,正是雅韵坊的锦娘妈妈。
“这姑娘我要了。”锦娘妈妈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婆婆见状立马上前,脸上堆起笑:“夫人好眼光!这姑娘可是……”
“开个价吧!”锦娘妈妈打断她,转头看向柳诗音。
李婆婆叉着腰挡在牛车前,伸出手晃了晃:“这姑娘模样、身段都是顶好的,银子少了,我可不卖给你!”
锦娘妈妈指尖漫不经心地拂过袖上绣纹,只淡淡反问:“李婆婆倒是说说,这姑娘的户籍文书在哪?既是‘正经’托付,怎的连个保人都没有?”她刻意加重“正经”二字,目光扫过担架上露出来的半角旧衣,“您这般藏着掖着,莫非这姑娘她来路不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花魁情绕众君心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花魁情绕众君心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