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到初七,人间烟火气顶到了峰值。
刘利伟在走亲访友的饭桌上成功实现了“红烧肉自由”,顾知夏被三姑六婆围住,活体展示了何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林溪则学着父母,严谨地计算出,七天摄入的坚果热量需慢跑八小时才能消耗。
当普通人的烦恼是“过年胖三斤”,陈启明的知识储备正以指数级膨胀,比发酵过头的面团还夸张。
走亲戚?他不去!玩?他不去!
他要学习!学习!学习!
当全城被鞭炮声淹没时,陈启明的地下实验室加工厂却飘着一股别样的“年味儿”,不是硝烟味,而是纸张油墨香混合着显示器的微热。
他整个人陷在办公区里,身边堆叠的书籍和文献几乎要将他淹没,都是利用系统从未来和前世的文献库中拿出来的。(别问,问就是符合系统理念被允许了。)
从《量子场论路径积分表述》到《CRISPR-Cas12a的变构调控机制》,书页边缘贴满了彩色标签,像某种疯狂生长的知识藤蔓。
逆天悟性加持下,他翻页的速度快得惊人,目光扫过之处,公式与理论如同直接烙印进脑海。
偶尔,他会突然停下,闭眼凝神,仿佛在消化某个关键概念。比如拓扑绝缘体的边界态理论,或是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方程修正模型。这时,实验室的AI会适时在他眼前的虚拟屏上投射出相关的三维动态模型或数据模拟曲线。
真正的“动手”时间只占十分之一,且通常带有明确的验证目的。
比如,当他读到一篇关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气体吸附选择性”的论文时,会突然起身,走到合成台前,熟练地操作起手套箱和液相沉积系统,在半小时内合成出论文中的材料,并直接用实验室的比表面积分析仪验证其吸附性能是否与文献吻合。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他只是把刚“吃”进去的理论,随手“吐”出来变成实物看看对不对味。
甚至有一次,他在学习神经元网络脉冲传递的霍奇金-赫胥黎模型时,直接用自己的脑电波采集设备连上了模拟电路,边看文献边记录自己思考时的电位变化,嘴里还嘀咕着:“原来这个突触后电位的衰减时间常数确实接近5毫秒……”
幽默的是,当母亲打电话催他吃饺子时,他正盯着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中一段蛋白质折叠的动画,屏幕上的多肽链像跳舞一样扭成稳定构象。
他随口应道:“妈,我正在‘包’一个比饺子复杂一百倍的结构呢,等它‘熟’了就吃!”指的显然是刚启动的体外蛋白表达实验,还得等两小时才能收样。
专业的严谨性则体现在细节:所有合成产物必测质谱和核磁;所有理论计算必做收敛性验证;就连他随手记在电子笔记本上的草图,都标注着完整的反应条件和参考文献编号。
这里的“年味儿”,是逻辑自洽的满足感、数据吻合的兴奋感,以及偶尔实验失败后重新翻书找原因的执着劲儿。
当午夜钟声透过隔音层隐约传来时,陈启明刚合上一本《高等量子力学》,顺手保存了一个关于拓扑量子计算中马约拉纳零能模模拟的代码脚本。
外面的人们欢呼声与秘密地下实验室服务器硬盘的轻微嗡鸣交织在一起,对他而言,知识的持续输入与偶尔的动手验证,才是这个新年最充实的“守岁”方式。
整整六天,一百四十四小时,八千六百四十分钟,五十一万八千四百秒。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三大自然科学的知识金字塔,即将构建完毕。
正如他的数学那般,只剩下蓝星金字塔尖的那些知识。
**【宿主:陈启明】**
**【智力:200】**
**【体力:150】**
**【功德点:0】**
**【掌握技能:逆天悟性(高级)、武术大全精通、过目不忘、诲人不倦】**
**【能力:数学基础 等级LV7、物理学基础 等级LV7、化学基础 等级LV7、生物学基础 等级LV7、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等级 LV6、 工程学 等级LV4 、语言水平 新手、文学基础 等级LV2、基础医学 LV2】**
此刻,陈启明,闭上眼,打开心,思考着,那由无数公式、定理和实验数据构成的知识海洋,那四座恢弘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宏伟殿堂。
首先,是数学。
陈启明的意识中,数学殿堂的大殿内,矗立着一位位伟人的雕像,有高斯、有欧拉、有笛卡尔、有黎曼、有拉格朗日、有庞加莱、莫比乌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
此时,意识仿佛播放起电影。
一道比极光更加纯净的白光从穹顶投射下来,在陈启明脚下的地面上,瞬间“打印”出五个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字符,欧几里得的五条公设。
这五条公设仿佛拥有了生命力,它们旋转着、组合着,在空中编织成一个完美无瑕的柏拉图多面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