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的冬天,对于盘踞颍川的陆炎集团而言,是一个外松内紧、埋头苦干的季节。外部,得益于郭嘉精准的谋略和赵云强硬的姿态,来自曹操、二袁的直接军事压力暂时消退,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然而,无论是陆炎还是他麾下的核心成员都清楚,这平静的冰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暂时的安宁,只是为了积蓄下一次石破天惊的力量。
阳翟,镇东将军府深处,新辟的“军机堂”。
此地戒备森严,非核心成员不得入内。堂内没有过多的装饰,唯有中央巨大的沙盘,四周墙壁上悬挂着精细的舆图,以及堆满了竹简、帛书的书架。陆炎、郭嘉、赵云、陈午四人正进行着一场小范围的高层军议,气氛沉凝。
“文渊,各方最新动向如何?”陆炎的目光落在陈午身上。
陈午上前一步,指着沙盘,条理清晰地汇报:“主公,军师。东线,曹仁部依旧驻扎扶沟,未有异动,但其斥候活动愈发频繁,似在绘制我边境地形图。曹操本人则在东郡大力推行‘屯田制’,招揽流民,其势增长迅猛。北线,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一带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短期内无暇南顾。南线,情况最为复杂。”
他的手指重点滑向汝南郡:“孙贲与桥蕤矛盾日益公开化,双方部下在汝南中部(约在吴房、南顿一带)已发生数次小规模火并。袁术虽屡次调解,但收效甚微。据潜入寿春的‘影卫’回报,袁术似有放弃调和,欲以桥蕤取代孙贲,彻底吞并孙氏旧部之意。孙贲处境艰难,其麾下军心浮动,已有数名中层军官通过隐秘渠道,向我方示好,试探归附条件。”
“西线长安,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倒行逆施,关中民不聊生,各地小股叛乱不断,其势力基本被困死在关中,暂无东出之力。”
形势图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曹操在东方蛰伏蓄力;袁绍被北方强敌牵制;袁术集团内部分裂在即;长安朝廷自顾不暇。一个巨大的战略窗口期,正在缓缓打开,而其焦点,正是内部混乱的汝南!
赵云眼中闪烁着渴望战斗的光芒:“主公,军师!孙贲与桥蕤内讧,汝南空虚,此乃天赐良机!末将愿提一旅之师,南下汝南,趁其内乱,一举平定之!”
陆炎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郭嘉。他知道,军事进攻固然直接,但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并且处理好随之而来的外交连锁反应,才是关键。
郭嘉凝视着汝南的版图,手指无意识地在沙盘边缘敲击着,半晌,方才缓缓开口:“子龙将军求战之心,可以理解。然,此时直接出兵,虽可能速胜,却有三弊。”
“其一,名不正言不顺。”郭嘉道,“汝南名义上乃袁术之地,我军若公然入侵,便是主动撕破脸皮,给了袁术号召各方围攻我等的口实。即便袁术内部不稳,但其四世三公之名犹在,若其以‘讨伐逆贼’为名,联合曹操,甚至说动袁绍暂放公孙瓒来攻,我军将三面受敌,局面危矣。”
“其二,代价高昂。”他继续分析,“孙贲、桥蕤虽内斗,但其麾下兵马皆是百战余生的孙坚旧部,战力不容小觑。我军强攻,纵能取胜,亦必是惨胜,消耗巨大,恐无力应对后续可能来自曹操或袁术的反扑。”
“其三,难以消化。”郭嘉的目光变得深邃,“汝南郡地广人多,宗族势力盘根错节,远超颍川。若靠武力强取,必然激起强烈反抗,需派驻重兵镇压,牵扯我方大量精力,不利于长远发展。我等要的,是一个能提供兵源粮饷的稳固汝南,而非一个烽烟四起、需要不断输血平乱的泥潭。”
赵云闻言,冷静下来,细想之下,确实如此。“那依军师之见,该当如何?难道坐视良机溜走?”
“非也。”郭嘉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智珠在握的笑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是,取之需用巧力,而非蛮力。嘉以为,当以 ‘援’代‘攻’,以‘抚’代‘伐’。”
“以‘援’代‘攻’?”陆炎若有所思。
“正是。”郭嘉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在代表孙贲势力的区域,“孙贲如今内忧外困,急需外援。我军可暗中与其接触,表明愿提供‘有限度’的支持,如秘密资助部分粮草军械,默许其溃败部众退入我颍川境内避难,甚至可派出少量‘顾问’协助其练兵布防。但要明确告知他,公开的军事援助不可能,除非……”
“除非他主动求援,并愿以土地或归附为条件?”陆炎接口道。
“主公英明。”郭嘉点头,“此乃驱狼吞虎,亦是借尸还魂。我军不必亲自下场与桥蕤(代表袁术)血拼,只需在背后支持孙贲,让他们斗个两败俱伤。待孙贲支撑不住,或桥蕤久攻不下、师老兵疲之际,我军再以‘应孙贲之请,平定汝南叛乱,恢复秩序’或‘阻止袁术暴政’等名义,挥师南下。届时,我军是吊民伐罪的王师,而非入侵的强盗,阻力大减,亦可顺势接收孙贲残部,安抚地方,事半功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