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演员”就位,死亡峡谷
鼓楼第三通的余韵还在城砖里回响,许都从“礼”的掌心里摊平。半扇城门的影子收窄又舒展,像有人在操琴,音一松,万物各归其位。
郭嘉立在鼓楼阴影下,把今日要上场的“演员”逐一盯过一遍。
第一位,是“锅”的持有者——天子。车辇停在内城午门前,帘后人影静坐,诏书在案,字锋凝固着“律”的温度。少年帝王的疲态被礼法包住,只露出一截尚未坚硬的骨。
第二位,是“手”——曹操。便冠素衣,立在侧檐之下,视线如箭,箭却不开弦。他的存在,让礼有了方向,让刀可以继续在鞘里睡。
第三位,“唱腔”——太常寺的礼官与百官。红黑之衣在台前排开,册目一页页翻过,像水面上铺开的一层鳞光,明得不刺目,亮得没有血。
第四位,“群演”——城门力士。昨日还是市井恶犬,今日换了名,换了肩,学会了在影子里吼。他们不再冲撞人,他们冲撞无形的“乱”。葛三喉一旗抬起一落,整齐的脚步在石板上钉出节拍。
第五位,“武行”——虎贲卫与夏侯惇。绳索、横杆、短戟皆隐在门洞两侧,像两条第七层的暗肌,平时不显,必要时能把整座城撬动半寸。
第六位,“执笔”——阿芷。青衫在案,她把朱砂烘得恰到好处。愿书是线,不勒喉,先勒心;印记是针,不见血,先见字。
第七位,“影子”——鸩与他的夜行人。斗篷上还带着洛阳方向的火烟味。昨夜那条烟柱,照天不照民,便是他们安的灯。
第八位,“旁白”——贾诩。他不入城门的明光,只在边缘说服。他说服的不是一人,是一群人的“死里逃生”。
第九位,“活棋”——杨奉。今晨已由“扯旗者”换成“护运者”,名字换了,路也换了。独留一截不驯的骨,未来某处要用。
第十位,“反派群演”——袁氏暗线、洛阳黄巾余孽、城中清议。有人戴冠,有人藏刃,有人握谏笔。都自以为要掀台,殊不知已经被台给了“位”。
所有人都在位,戏就可以推向“外景”。
“第三幕,换景。”郭嘉低声道。荀彧在旁,袖口一收。曹操目光移过来,像两指捻住了什么无形之物,轻轻一拈。
——
午后,京畿道上尘鳞起伏,三股队伍几乎同时自许都外门分流而出。
第一股,是“护运”。旗上书“诏运”,两辆盖帘牛车走在队首,帘下空空,却被两名白须老吏护得极紧。后随民夫与城门力士装作的挑夫,葛三喉压阵,他换了青布短褂,腰间只别一截竹笛。竹笛不吹,用来打节拍。
第二股,是“清议”。四位儒冠与其随从并辔而行,扇面背后藏着他们早拟的章句。今日上午,他们被礼官在愿书之下“请”过一次,口风换了三次仍未占上风。此刻他们“出城访民情”,意在沿途寻个“乱字”的把柄,明日好再上早朝。
第三股,是“跃跃欲试”的黄巾残余。他们随“护运”队远远吊着,沿河而行。黑跛被鸩的人“洗”了名字,叫“陈四”。他的脚还是微跛,心里却安了两分。他不知自己已经被放进一个更大的圈里,圈上覆着温和的阴影。
“文若。”郭嘉在城头对荀彧道,“护运是明棋。清议与黄巾,是暗流。让他们一道去。”
“往哪儿去?”荀彧问。
郭嘉伸手在空中一划,指向洛阳南侧的两山夹道:“伊阙。”
那是古地名,两山夹伊水,合起来像阙门。谷风常年在里面练嗓,声一长,像从石缝里长出一条看不见的弦。军队走峡谷,最怕的是被弦一拨,节拍乱了,刀就要见血。
“主公。”郭嘉回身对曹操,“外景在峡,观众在城。我们让‘护运’从峡口过,把‘清议’请去讲仁政,把‘黄巾’引去做‘民愤’。三者交汇时,礼在前,律在后,刀不先出,只先出‘位’。”
曹操只道一声“可”。程昱在旁笑,笑意冷:“奉孝,这是‘活阱’。”
“是。”郭嘉看向天色,“阱里有草、有水、有光,不伤眼。人愿意自己走进去。”
——
伊阙道口,风从山背面拐下,吹皱了黄昏。两侧岩壁像磨过的铁皮,冷光浅浅。谷底伊水收了夏末的急,像一条安静的墨线,绕过石滩,把路分成两半。
护运队先到。葛三喉把竹笛在掌心里拍了拍,节拍从人群里波浪一样传下去。队伍减速,牛车沿着靠山的一侧缓缓进峡。他一抬手,两名挑夫各点了一处不起眼的石缝,把事先塞进去的麻绳拉出半寸,绳头是小小的绒球,灰色,与岩色无异。
“记住,不拽。”葛三喉嘟囔,“拽,是摔人。我们不摔人,我们只‘拉开’。”
他身后那两辆空牛车,是“戏偶”。帘下无物,帘上有字,字是“诏运”。真正要紧的,是随队老吏肚兜里的一枚牙牌——一寸半宽,刻着“许都太仓”。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能让沿途所有县仓把粮和药立刻拨出来。牙牌不沾血就能割肉,这是“律”的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