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海风,少了几分燥热,多了些沁人的凉意。
晨光穿透薄雾,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也洒在东源村新建成的、略显简陋却功能齐全的海藻加工场上。
林凡站在场地边缘,看着村民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经过清洗、分拣、烫煮、晾晒的龙须菜和裙带菜,正被小心地打包,准备发往赵老板联系的高端市场。
空气中弥漫着海藻特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海风的咸涩,构成一幅充满希望的丰收图景。
“凡哥,按照这个进度,咱们这个月的出货量能比上月多五成!”
小玲拿着记录本走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但眼神里已有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不过,李博士那边昨天又发邮件催问深加工实验室的合作进展了。”
林凡点了点头,目光依旧落在忙碌的村民身上。
与蓝海公司合作建立实验室,无疑是条快速提升产业层次的捷径,但他心中的那根弦始终紧绷着。
【智能管理日志】曾隐晦提示过“技术依赖风险”,而他自身更清楚,一旦让对方的技术人员深度介入,他那些效果超常的“土法子”(实为系统产物)就有暴露的可能。
“回复李博士,就说我们非常重视合作,但目前村里的加工场刚刚投入使用,需要一段时间稳定生产和品质管控。建议双方先就具体的深加工产品方向和技术可行性,进行更深入的前期资料交流。”林凡沉吟片刻,吩咐道,“另外,以我们自己的名义,去采购一些小型的、基础的实验设备,比如干燥箱、粉碎机、简易萃取装置。就说是为了……嗯,为了培训村民,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海藻的价值。”
他需要一道“防火墙”,也需要一个将系统知识逐步“洗白”的渠道。自主研发,哪怕慢一点,根基却掌握在自己手里。
小玲认真记下,随即又汇报了另一件事:“对了,凡哥。这两天村里有些……闲话。”
林凡眉头微挑,示意她继续说。
“是吴老四他们几个,”小玲压低了些声音,“他们在码头喝酒时念叨,说咱们现在又是扩养殖,又是建加工场,还买了‘海丰号’这样的大船,赚了那么多钱,可租用村集体的滩涂和旧仓库,给的租金还是按老价钱……话里话外,觉得咱们占了村里的便宜。”
林凡眼神微凝。
这种声音,在他决定大规模扩张时,就预料到了。人性的复杂,在利益面前总会显现。
羡慕可以转化为动力,但也可能演变为嫉妒和阻力。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没有立刻发作或辩解。“知道了。这事先不用管,我心里有数。”
几天后,【精准气象预测系统】发出预警:一股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将与海上暖湿气流交汇,未来48小时内,附近海域将有七到八级大风并伴有强降雨。
林凡立刻下令:“海丰号”及所有小型渔船即刻回港避风,海藻养殖区加紧加固,加工场做好防雨防潮。
命令传达下去,大部分人都迅速行动了起来。然而,老渔民李叔却有些犹豫,他找到正在码头指挥的林凡和阿明。
“小凡啊,这天气我看着还行,云彩也不算厚。外礁那边我下了几个定置网,里面估计有不少好货,这风要是不来,岂不是白白损失了?要不……让我出去一趟,赶在风来前把网收了?”
李叔对自己的经验十分自信,觉得林凡有些过于谨慎了。
阿明一听就急了:“李叔,这可不行!凡哥说了天气要变,那就肯定会变!安全第一啊!”
林凡按住有些激动的阿明,看着李叔布满风霜的脸,语气平和但坚定:“李叔,您的经验宝贵,我一直很佩服。但这次,请您信我一次。天象会骗人,但数据不会。这次风浪不小,冒险出海太危险。货没了可以再捕,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那几个定置网的损失,算我的。”
他看着李叔的眼睛,没有丝毫退让。最终,李叔在林凡沉稳的目光中败下阵来,叹了口气:“唉,好吧,听你的。”
当天下午,天色骤变,狂风裹挟着暴雨呼啸而至,海面浊浪滔天。所有人都躲在屋里,听着外面鬼哭狼嚎般的风声,心有余悸。
李叔找到林凡,脸上带着后怕和感激:“小凡,多亏了你……要是真出去了,我这把老骨头怕是……”
林凡给他递了杯热水:“李叔,咱们是一个团队的,互相提醒是应该的。以后还得靠您多传授经验呢。”
经过这次事件,团队内部最后一丝因年龄、经验差异而产生的微妙隔阂,似乎也被这场风雨冲刷干净。
阿明的威信更高,林凡的决策更无人质疑,而老船员们也真正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位年轻领头人的判断和担当。
风雨过后,海面恢复平静,阳光再次普照。林凡却并未放松。他召集核心团队成员,宣布了一项新的决定。
“这次大风,虽然没造成损失,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