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远正式拜师的那天下午,林晚星收到了一封来自国际美食协会的邮件。她正坐在工作室的茶室里,手把手教新徒弟处理一块上好的金华火腿,电脑提示音响起时,她刚讲到如何通过火腿的纹理判断其风干年份。
“抱歉,稍等一下。”林晚星对赵明远温和地说,伸手点开邮件。
赵明远安静地站在一旁,手中的刀具保持着刚才的姿势,眼神专注而认真。
邮件内容让林晚星微微怔住。这是国际美食论坛发来的正式邀请函,邀请她作为中国美食文化推广的代表人物,在下个月的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怎么了?”陆时衍从门外进来,敏锐地察觉到她神色的变化。
林晚星将屏幕转向他:“国际美食论坛邀请我去做演讲。”
陆时衍俯身细看,唇角扬起一抹不易察觉的骄傲:“这是好事。国际美食论坛历来只邀请各国美食界的泰斗人物,你是第一个收到邀请的华人女性厨师。”
“我知道。”林晚星轻轻抚摸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动静,“正因如此,才觉得责任重大。”
赵明远适时开口:“师父,需要我回避吗?”
“不用。”林晚星摇头,目光重新落回徒弟身上,“正好,这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明远,你觉得我该接受这个邀请吗?”
赵明远思考片刻,认真地说:“师父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华美食文化,这是一个难得的平台。但...”他犹豫了一下,“您现在的身体状况...”
林晚星欣慰地笑了:“你考虑得很周全。不过,如果准备充分,应该没问题。”
陆时衍已经拨通了助理的电话:“把下个月的国际美食论坛资料发给我,特别是往届演讲嘉宾和议题设置。”
半小时后,三人围坐在茶桌前,面前摊开着论坛的详细资料。
“往届演讲主题多集中在法餐、意餐和日料体系,”陆时衍翻看着资料,“中餐代表虽然也有过几位,但都是从传统技艺角度出发。”
林晚星点头:“这就是问题所在。国际美食界对中餐的认知还停留在‘古老’、‘传统’的层面,很少有人关注当代中餐的创新与融合。”
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传承、创新、融合、情感。
“我想讲的不是菜谱,不是技巧,”林晚星眼神坚定,“而是中国美食背后的文化逻辑和情感连接。”
赵明远若有所悟:“就像师父刚才教我的,火腿不只是一块肉,它承载着时间、气候和人的耐心。”
“正是如此。”林晚星赞赏地点头,“中国美食的精髓从来不只是味道,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载体。”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晚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她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商业活动,专心投入到演讲内容的构思中。
陆时衍特意将书房重新布置,添置了更舒适的孕妇座椅和脚凳。每天清晨,他陪林晚星散步回来后,就让她在书桌前坐下,自己则在一旁处理公司事务,随时准备提供支持。
“我觉得这个部分用视频展示会更好。”某天晚上,林晚星将刚完成的演讲稿递给陆时衍。
陆时衍接过厚厚的文稿,仔细阅读。文稿从《烟火小厨》的一道番茄炒蛋讲起,延伸到食物如何成为情感纽带;从滇南山区的香米,谈到食材背后的土地与人的故事;再从粉丝感恩活动,引申出美食作为社交媒介的当代价值。
“很有深度,但会不会太学术化?”陆时衍提出建议。
林晚星想了想:“那我加入一些互动环节。现场演示一道简单的菜品,让听众亲身感受。”
“这个主意好。”陆时衍赞同道,“不过要选一道既容易操作,又能体现中华美食精髓的菜。”
“那就文思豆腐吧。”林晚星几乎不假思索,“刀工要求高,但成品极其震撼,而且最能体现中餐‘化繁为简’的哲学。”
赵明远得知后,主动请缨:“师父,能让我来负责文思豆腐的练习食材吗?我想学习整个准备过程。”
于是,每天的准备工作又多了一项内容。赵明远早早来到工作室,按照林晚星的要求准备各种食材,而林晚星则在书房反复修改演讲稿,不时走出来查看徒弟的进展。
“切豆腐的时候,心要静,手要稳。”林晚星站在赵明远身边,观察他处理豆腐的每一个动作,“不是用手在切,是用心。”
赵明远全神贯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手中的刀轻轻起伏,豆腐在水中慢慢展开,如同绽放的菊花。
“很好,比昨天有进步。”林晚星点头认可,“记住这个感觉。”
随着论坛日期的临近,林晚星的肚子也越来越大。陆时衍不放心她长途飞行,特意安排了私人飞机,并请了专业医护人员随行。
出发前三天,林晚星在工作室进行最后一次试讲。听众只有陆时衍和赵明远,但她依然认真对待,穿上专门为演讲定制的宽松中式礼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